武當,宋青書

第263章 爭名奪利,終見桃花

此言一出,無論是宋青書還是張翠山都是面色齊齊一變。

不待張翠山開口,宋青書搶前一步,直視空玄逼問道:“空玄大師何出此言?莫不是少林派另有圖謀?

遙想英雄大宴,兩派早定事宜,成昆謝遜一事,雖是你我兩派聯手,但最後一步,卻是要在我武當山,由我武當派主持!

少林派現今出爾反爾,隨意更改地點,又是何故?

此事貴派可有公議!空聞方丈可曾示下?又可曾請示過我太師傅?我太師傅他老人家又可曾應允?”

宋青書連珠炮般的追問,好似句句直擊要害,引的周遭江湖人士議論紛紛。

實則卻是悄無聲息的動用了春秋筆法,掩蓋了最核心的問題。

空玄不愧是少林高僧,絲毫沒有被宋青書的咄咄逼人所影響。

當下反唇相譏:“當日英雄大宴,我少林派在得知空見神僧被害的原委後,立刻便抽身返回門派。

老衲屬實不知,武當派是與誰商議了地點,商議了流程?”

空玄所言非虛,回溯往事,事實也確實如此。

只是當時少林派提前離場,一切的章程自然是由東道主的武當派制定。

事後,武當派也是通知了少林派,當時少林也並未提出異議,武當派也全當少林派預設了他們的安排,事情也就定了下來。

卻不成想,少林派玩了一手沉默不是預設,而是不表態!

反倒是顯得武當派自作多情,想當然了!

“好極、好極!既然貴派不同意我武當派的安排,那也好說。

還請空玄大師移步歸船,宋某即刻起程返回武當山,將貴派的意願上報門派,請太師傅他老人家定奪。”

宋青書怒極反笑,居然是直接下了逐客令。

他自幼生活在道觀,極少與僧人打交道。

此時方才切實體會到,為何道佛兩門會一直爭鬥不斷。

拋去利益、信仰不提。

光是佛門這種含糊其辭、模稜兩可牛,戲耍人的曖昧綠茶態度。

就足夠道門那些直男牛鼻子老道捅死這些光頭幾百次。

宋青書兩世為人,自然不會因為這麼點點小變故而發怒。

之所以刻意發怒,不過是因為話題過於敏感,張翠山不便出言。

而自己輩低言微,想要爭奪話語權,非要行這年少輕狂的無禮之舉。

連珠炮般的質問與毫不客氣的逐客令,瞬間將船上的氣氛拉到了冰點。

眾多江湖人士面面相覷,噤若寒蟬,誰都沒想到宋青書面對少林高僧竟敢如此強硬。

更沒想到這看似已定的押送之事,背後竟有如此大的分歧!

空玄大師雪白的長眉微微軒起,眼中精光一閃,但面上肅穆卻絲毫未減。

雙手合十,面對宋青書咄咄逼人的目光,聲音依舊沉穩如古寺晨鐘:“阿彌陀佛。宋少俠稍安勿躁。事關重大,豈是兒戲?

更改地點一事,敝寺方丈空聞師兄已與貴派俞二俠、張四俠當面商議。

遣空智師弟親赴武當山,向張真人稟明緣由,並請示法旨。

算來時日,空智師弟應已抵達武當,張真人法諭,不日便將傳至。”

他目光掃過張翠山和宋青書,語氣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確定:

“此乃兩派高層共議之結果,絕非少林一意孤行,更非出爾反爾。

宋少俠若不信,待得抵達我少林派,俞二俠、張四俠自會與你分說。”

聞聽此等虛言,宋青書心中生出一絲不屑,暗道:“少林派若真是與我二叔、四叔商定,自是由二叔、四叔返回門派稟告。又何須少林三神僧中的空智再跑一趟。

分明是少林派突然變卦,我二叔、四叔不允,這才逼的空智親自前往武當派拜山,商議。

我若是輕信人言,押運謝遜抵達少林派,木已成舟之下,二叔、四叔縱使萬般不願,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

想通其中關節,宋青書臉上的怒意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沉的平靜。

微微頷首,嘴角甚至勾起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諷刺道:“原來如此。出家人不打誑語,空玄大師乃得道高僧,晚輩自然信得過大師所言。

空聞方丈既已與俞二叔、張四叔議定,又派空智神僧親赴武當,足見少林對此事之鄭重。”

說到此處,宋青書話鋒一轉,帶著一絲誠懇的無奈:“只是……還請大師明鑑。

我五叔自去年七月出海尋回謝遜,漂泊海上已是半年有餘,離家日久,思鄉之情殷切,盼歸之心尤甚。此其一也。

其二,謝遜此人干係重大,身負無數血仇,更牽涉屠龍寶刀。押運途中,兇險莫測。

在未接到我太師傅明確法旨,二叔、四叔親筆信函之前,貿然更改既定路線,轉道嵩山少林,路途更遠,變數陡增。

晚輩職責所在,實不敢冒此奇險,更不敢將謝遜安危與沿途江湖同道之性命,懸於未定之議上!”

宋青書迎著空玄大師深邃的目光,最終提出了他的決定,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持:

“以晚輩愚見,當依前議而行。船隊繼續沿江而上,直抵我派武當山。最為穩妥!

待我等回山,拜過太師傅,再攜謝遜啟程,前往少林,也不過是數日路程。大師以為如何?”

張翠山在一旁暗暗點頭:“當真是虎父無犬子,青書這番應對極為得體,頗有大師兄的幾分風采。

不過依著大師兄的好脾氣,只怕不會以出家人不打誑語來暗諷。”

面上卻出言附和道:“空玄大師,貴我兩派同處中原,相距不遠,橫渡漢水,一馬平川,往來便捷,

我等先歸武當,再至少林,不過多費數日之功,無傷大雅……”

眾多江湖人士也紛紛點頭,覺得宋青書、張翠山所言在理。

能在此時此刻出現在這裡的人,可以說皆是各方勢力中的精明人物。

哪裡會看不出這其中的貓膩?

無非二字:爭名奪利!

“爭名”爭的是武當、少林兩派在江湖上的名聲、地位和影響。

“奪利”奪的是成昆、謝遜師徒的苦修一生的武學傳承。

成昆、謝遜一事,雖是武當,少林聯手主持,可舉辦大會的地點卻只會有一個。

很顯然,舉辦大會的地點落在誰家,誰就能佔據最大的好處。

空玄大師靜靜地聽著,見事不可為,也不再糾纏,雙手合十,低誦一聲佛號:

“阿彌陀佛。宋少俠思慮周全,所言亦在情理之中。老衲並非不通情理之人。

既然如此,便依少俠所言,船隊先行前往武當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