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毅沒有回家,而是頂著晨曦微露的天光回到辦公室。
他攤開信箋,提筆蘸墨,以“紅星第三機械製造廠黨委並轉呈部領導”的抬頭,書寫一份措辭極其嚴謹、分量卻重逾千鈞的“技術儲備可行性報告”。
報告中,他著重闡述了基於新型機床加工能力提升,對現有制式槍械進行工藝最佳化、提升精度與可靠性的若干具體方案(此為明線),並極其隱晦地提及,結合對前沿材料(如輕質高強度合金)的探索和對新型自動原理(如“混合能量驅動”)的理論推演,初步判斷存在研製重量更輕、火力持續性更強、環境適應性更廣的新型班組支援武器的可能性(暗指81槓和81班機),以及……探索性構建營連級壓制與反輕型裝甲火力的技術路徑(89式重機槍)。
至於巴雷特、88狙和那臺金屬風暴製造者(CS/LM12),報告裡隻字未提。
最後,他懇請部裡,鑑於三機廠當前獨特的技術積累和高度保密的廠區環境(全部退伍軍人組成。),允許成立一個精幹的“技術預研攻關小組”(代號“啟明”),進行小範圍、最高等級保密狀態下的原理樣機試製與深度驗證,為未來可能的型號立項積累寶貴經驗、規避潛在風險。
最後他寫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將廠後的山佔據下來,領導應該會批,畢竟山上什麼也沒有。
但對於石毅來說,後面的山,可以打造一個隱蔽性極強,安全性很高的機密車間,他準備將零號車間搬進山裡去。
報告寫完,密封,透過廠內絕密渠道火速發出。
幾天後,軍部的批覆如約而至。沒有熱烈的嘉獎,沒有明確的型號任務,只有一份加蓋著鮮紅絕密印章、措辭同樣滴水不漏的指令:
“原則同意紅星第三機械製造廠成立‘技術預研攻關小組’(代號‘啟明’),特批山地作為機密車間使用,在確保絕對保密前提下,進行相關技術路徑探索與原理樣機試製。所需特殊材料清單,按程式特批。
試製成果及驗證資料,需形成絕密專報,直呈軍部。望嚴格控制知密範圍,確保萬無一失。”
石毅看著這份批覆,嘴角終於勾起一絲如釋重負的笑意,這柄“尚方寶劍”雖然單薄,僅覆蓋“原理樣機”層面,但足夠了。
它賦予了零號車間存在的合法性,為後續更大規模的生產披上了一層至關重要的保護色。
他立刻召集楊工、李建軍,在會議室內,召開了“啟明”小組核心層第一次會議。
“楊工,零號車間即刻進入第二階段!”石毅的聲音斬釘截鐵,“目標:保質保量,全力擴大產能。81式自動步槍(八一槓)、81式班用輕機槍、89式重機槍,作為當前優先順序最高的‘原理樣機’,每樣至少給我生產出五十支,彈藥是生命線,7.62mm中間威力彈、12.7mm重彈,配套生產必須跟上,質量要求一絲不苟。
巴雷特、88狙、轉管機槍,技術複雜,作為技術儲備與驗證平臺,每樣再生產十到二十支,持續最佳化工藝,尤其是巴雷特關鍵部件的材料替代方案,要重點攻關。
人手不夠,從全廠範圍內秘密篩選政治可靠、有機械加工基礎的退伍兵骨幹,以‘精密裝置維修特訓’名義調入零號車間,由你親自進行保密教育和技能速成。”
“明白!”楊工用力點頭,眼中燃燒著攻堅的火焰,“車間的兄弟們早就憋著一股勁,有了第一輪的經驗,流程會更順暢。材料…尤其是那些特殊合金和高強度鋼材…”
“清單給我,我親自去跑鍊鋼廠私人通道,找兄弟單位協調。”石毅截斷他的話,語氣不容置疑,“你只管生產和質量,遇到技術瓶頸,隨時找我。”
他銳利的目光轉向李建軍,如同出鞘的利劍:“李連長,‘啟明’小組的安危,三機廠的安危,從此刻起,就託付給你和你的警衛連了。”
李建軍“唰”地起身,胸膛挺得如同鋼板,聲音低沉卻字字千鈞:“廠長放心,警衛連全體指戰員,以鮮血和生命向黨旗、向廠黨委保證!
保密庫已按最高戰時防禦標準,保密車間設定三道崗哨,一小時一換,子彈上膛,進入戰士警戒狀態,警衛連全員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一旦出現敵情,可隨時支援。
任何未經授權人員或車輛進入警戒區,警告無效後,可採取一切必要措施。
所有參與零號車間的工人同志,生活區、工作區完全物理隔離,進出路線專人引導、全程監控,並安排最可靠的老兵進行貼身護衛和思想動態觀察。”
“好!”石毅重重一掌拍在李建軍肩上,“不僅要防外賊,更要警惕無形的侵蝕,思想上的弦,必須繃得比鋼絲還緊。
所有核心人員,建立思想檔案,定期談話,任何異常苗頭,哪怕一絲一毫的動搖或打探,立即隔離審查,向我直接報告。記住,堡壘往往從內部被攻破。”
會議結束,“啟明”計劃正式啟動。
零號車間開始全力生產。明亮的燈光下,被精挑細選出來的退伍兵骨幹們,眼神中帶著軍人特有的堅毅和一絲面對精密機械的緊張。
他們雖然沒有老師傅數十年沉澱的手藝,只是初學乍練,略懂一二,但他們有鐵一般的紀律、超強的學習能力和對任務近乎本能的忠誠。
楊工成了最嚴厲的教官。他簡化圖紙,將複雜的工序分解成一個個可操作的步驟,手把手地教。
如何用普通車床結合特製工裝,加工出高精度的槍管導氣孔;如何在簡陋的熱處理條件下,透過精確控制爐溫和淬火介質,獲得理想的槍機硬度;如何用刮刀和研磨膏,依靠千分尺和肉眼,硬生生將閉鎖面研磨到鏡面般光滑、嚴絲合縫……
汗水浸透了工裝,油汙沾滿了雙手,虎口被銼刀磨出血泡,但他們眼中只有專注,只有圖紙上那不容絲毫偏差的尺寸線。
每一次成功的加工,每一次順利的裝配,都換來無聲卻充滿力量的擊掌。這裡沒有師徒的尊卑,只有為了同一個目標拼盡全力的戰友,一支支凝聚著汗水、智慧與絕對忠誠的槍械,在這群鋼鐵戰士的手中,如同精密的戰爭藝術品般誕生。
石毅則化身為最高效的後勤總管。他拿著“啟明”小組的特批清單,在部委的走廊、兄弟單位的車間、甚至透過李懷德等朋友的私人渠道,如同不知疲倦的工蜂,為車間爭取著一批批關鍵的特殊鋼材、高強度彈簧鋼、稀缺的銅合金彈殼料、高效能發射藥。每一次材料的到位,都讓零號車間的進度條向前狠狠推進一截。
這期間,李懷德如約而至,又送來了一批品相上乘的虎骨和幾支根鬚虯結的老山參,臉上的笑容帶著心照不宣的意味。
石毅也爽快地回贈了三十斤藥酒,並看似無意地提了一句:“李哥路子廣,不知能不能留意下特種軸承鋼或者粉末冶金鎢芯的訊息?我這搞精密裝置的,對這些‘硬骨頭’材料可頭疼得很。”
李懷德眼中精光一閃,哈哈笑著拍了拍石毅的肩膀:“老弟放心包在哥哥身上,我去想想辦法。”
時間在汗水與鋼鐵的交響中悄然流逝,兩個月後,零號車間深處,對了,在這段時間零號車間已經搬遷至三機廠後面的山裡,要不然也用不到這麼長的時間。
車間邊緣位置,一排排嶄新鋥亮的槍械,如同等待檢閱的鋼鐵士兵,整齊地排列在鋪著深綠色帆布的長桌上,散發著冷冽的幽光與淡淡的槍油氣息。
左側,五十支81式自動步槍(八一槓)槍托摺疊,緊湊凌厲,弧形彈匣飽滿待發。
中間,三十挺81式班用輕機槍槍身沉穩,75發彈鼓厚重如山,散發著持續火力的威壓。
右側,二十挺89式重機槍如同沉默的巨獸,粗壯的槍管指向虛空,簡潔而強悍的球形槍架彰顯著其超越時代的機動性。
角落的陰影裡,十支88式狙擊步槍(配簡易白光瞄準鏡)如同蟄伏的毒蛇,十支巴雷特M82A1反器材狙擊步槍如同冰冷的炮管,十臺CS/LM12轉管機槍(配簡易外接電源箱)則如同盤踞的金屬兇獸,昭示著更深不可測的毀滅力量。
旁邊堆積如山的彈藥箱,散發著濃烈的硝煙氣息,沉默地訴說著它們的使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