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五二開局的漫漫人生路

第175章 會議召開,核電站建設

幾天後,鷹嘴崖會議室,厚重的窗簾垂下,隔絕了外界的一切。

長條桌旁將星雲集,煙霧繚繞,氣氛嚴肅而壓抑,只有頭頂老式吊扇緩慢旋轉發出的微弱嗡鳴。

軍方各總部、軍種的主要領導及核心裝備專家眉頭緊鎖,目光齊聚在主位旁那個站得筆直的年輕身影上——石毅。

聶首長坐在主位,指尖的香菸積了長長的菸灰,他微微頷首,聲音沉穩:“開始吧。石毅同志,你把‘龍牙’計劃的初步構想,向同志們詳細彙報一下。”

“是,首長!”石毅敬禮後,目光掃過在場每一位將領。

“各位首長,同志們。”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金烏’點燃,為我們解決了能源的‘有無’問題。現在,我們必須思考的是,如何將這把幾乎無限的‘力量’,最快、最有效地鍛造成捍衛國家主權與發展利益的‘國之重器’。”

他重重地點在蔚藍色的海洋區域上。

“我的結論是:海軍,將成為最先、也是最容易形成顛覆性戰鬥力的軍種!”

此言一出,所有海軍將領的身體都不由自主地前傾了幾分。

“理由有三!”石毅在地圖上敲擊著,“第一,平臺優勢。萬噸以上的大型艦船,擁有足夠的空間和結構強度來容納和支撐初代的艦用聚變反應堆。

我們不需要一開始就追求極致的微型化,只需在‘金烏’基礎上,開發適度緊湊化、加固抗衝擊的艦用型號,其工程難度相對最低。”

他轉向黑板,迅速畫出反應堆與艦艇結構的簡化示意圖。

“第二,能源需求匹配。大型艦船對動力的渴求是無止境的。聚變能源帶來的近乎無限的電力,首先能解決全艦綜合電力推進問題,靜音性、航程、自持力將有質的飛躍。更重要的是,”

他語氣加重,“它能支撐起以往不敢想象的高能耗武器系統。”

“第三,作戰模式革命。”指向一系列畫在黑板上的新型武器草圖,“電磁軌道炮,射程遠超現役任何艦炮甚至多數導彈,彈丸成本極低,火力持續性無限。

高能鐳射近防系統,能量來自反應堆,攔截次數近乎無限,可徹底瓦解飽和攻擊,這將使我們的艦隊,同時擁有最強的矛和最硬的盾。”

這時,一位海軍技術首長忍不住插話:“這意味著,一個驅逐艦編隊的火力投送能力和持續作戰能力,將超越現在整個航母戰鬥群。”

“沒錯,首長,其實會改變作戰模式,還搞什麼驅逐艦編隊啊!”

石毅微微一笑,丟擲了一個讓所有老海軍都心頭巨震的觀點:“基於能量武器後坐力近乎為零的這一物理特性,我們可以重新考量一個曾經被時代淘汰的鉅艦概念——戰列艦!”

會議室裡響起一片壓抑不住的吸氣聲和桌椅的輕微挪動聲。

幾位年紀較長的海軍將領眼睛瞬間亮得嚇人。

“當然,絕非簡單的復古!”石毅迅速強調,“它將是新時代的武庫艦、全能火力平臺。

其龐大的艦體,不再需要厚重的傳統裝甲,而是用來容納數量驚人的大型電磁炮陣列、大功率鐳射發生器、龐大的電容矩陣以及為之供能的聚變反應堆。

它將是一個移動的、強大的、可持續作戰的海上戰略堡壘,在執行對陸縱深打擊、艦隊決戰、區域控制與拒止任務時,發揮出無可替代的定海神針作用。”

“好!說得好!”一位頭髮花白、經歷過炮火硝煙的海軍老將猛地一拍桌子,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顫,“鉅艦大炮的時代沒有結束!只是以另一種更強大的方式歸來,我代表海軍,堅決支援優先發展聚變動力艦隊,這才是真正的大國海軍該有的樣子。”

海軍方面的情緒瞬間被點燃,紛紛附和,眼中充滿了對重現大洋榮光的渴望。

石毅點點頭,手移向代表廣袤國土的區域。

“相較於海軍,陸軍的能量武器應用,路徑有所不同,但同樣至關重要。”他的語氣嚴肅,“地面裝備對重量、體積、機動性和隱蔽性的要求極為苛刻。因此,我的建議是:兩步走戰略。”

“第一步,立足現實,優先發展固定式或半固定式路基戰略防禦/打擊系統。”點在邊境線和關鍵戰略要地,

“直接利用‘金烏’電站或依託大型電網,部署固定式電磁遠端精確打擊陣地和戰略級鐳射反導。

這類系統對反應堆小型化要求最低,可以最快形成戰鬥力,率先構築起國土防禦的‘絕對屏障’,並具備強大的戰略威懾和反擊能力。”

他拿出一份粗略的射程覆蓋圖,“僅需在關鍵節點部署,其火力投送和防禦範圍即可覆蓋重要戰略方向。”

“第二步,待小型化聚變堆技術取得突破後,大力發展重型地面機動平臺。”他在黑板上畫出概念性的、擁有龐大底盤和電磁炮塔的車輛草圖,

“例如,基於聚變動力的遠端電磁自行火炮、鐳射防空戰車甚至重型突擊平臺。它們將賦與陸軍野戰條件下前所未有的遠端精準重火力和區域防空反導能力,徹底改變陸地攻防形態。”

陸軍的首長們紛紛點頭,這條“先固後機動”的務實路徑顯然符合他們對未來戰場的判斷,目光中充滿了期待。

這時,石毅感到一道幾乎要把他後背灼穿的目光。他不用回頭也知道,來自他的大舅哥,周震南。

那目光裡混合著期待、焦急以及“你小子要是再敢把空軍忘了我就讓你好看”的強烈意味。

石毅適時地轉過身,迎上週震南那幾乎要噴火的眼神,語氣誠懇而坦然:“至於空軍……”

會議室所有人的目光瞬間都集中過來,周震南更是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

“空軍的轉型,無疑是技術挑戰最大、但也最具顛覆性的。”

石毅沒有迴避困難,直言不諱,“戰機平臺對動力系統的功率密度、重量、體積、抗過載能力、環境適應性的要求,是所有軍種中最苛刻的。

將聚變反應堆小型化到足以安全可靠地裝備現役戰機,需要攻克大量的材料、工程和控制難題,絕非短期能夠實現。”

周震南的臉色沉了下去,但依舊緊緊盯著石毅。

“但是!”石毅話鋒一轉,語氣堅定,“這絕不意味著空軍無法從這場革命中獲益。

恰恰相反,聚變能源將首先為空軍帶來地面保障和防禦能力的躍升。”

他詳細解釋道,“我們可以建設聚變供能的大型遠端預警雷達陣,極大擴充套件空情掌握範圍和時間。

為重要機場、指揮中心提供聚變電力保障,確保其戰時執行的絕對穩定性。

同時,為空軍的地面防空部隊裝備基於聚變電力的鐳射防空系統,構築堅不可摧的要地防空網。”

他看著周震南,語氣加重:“空軍的力量不僅僅在天上,更在於整個體系的強大。

聚變能源將首先夯實空軍的地基,讓戰鷹起降更安全,讓眼睛看得更遠,讓拳頭打得更狠。

而一旦聚變堆小型化取得突破,空軍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是毋庸置疑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