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五二開局的漫漫人生路

第171章 金烏正式開始研發

外匯儲備如同開閘洪水般消耗,換回國內急需的關鍵裝置和原料。負責後勤和採購的團隊二十四小時連軸轉,處理著雪片般的訂單和申請。

金烏材料攻關聯合體在吳教授的帶領下,將來自全國各地的材料專家們,分成了若干個小組,分別攻堅不同的方向。

一個小組嘗試利用一臺經過緊急改造的機械合金化裝置,試圖將超細的氧化釔顆粒均勻分散到高溫合金基體中,製備ODS合金粉末。

另一個小組則在嘗試搭建國內第一臺實驗性的火花等離子燒結裝置,期望透過瞬間的高溫高壓來快速緻密化那些難以燒結的新型材料。

還有小組在研究仿生多層結構的沉積工藝,試圖在基底上交替鍍上不同成分的薄膜,模擬貝殼的結構。

失敗是家常便飯。經常深夜裡,某個臨時實驗室裡會傳出一聲爆炸或驚呼,然後是急促的腳步聲和補救措施。但每一次微小的進展,都會立刻被記錄、分析、共享,推動著整個群體向前挪動。

錢偉領導的物理和工程團隊,同樣在爭分奪秒。他們建立了一個縮小比例的磁體線圈模型,反覆測試其繞制精度、冷卻效能和電磁特性。

巨大的計算任務壓垮了基地原有的計算機,石毅特批從軍一廠緊急呼叫了所有的計算機,將已經完成還沒運走和正在生產的計算機全部打包帶走,組建了專門的計算中心,日夜不停地執行著模擬磁場和等離子體行為的複雜程式。

趙工程帶領的施工隊伍,更是創造了奇蹟。巨大的基坑已經初具規模,堅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向上生長。專用的重型吊裝裝置安裝到位。

為了保證清潔度和精度,關鍵區域的施工甚至是在臨時搭建的充氣潔淨棚內進行的,工人們穿著防塵服作業。每一個預埋件的位置,都經過測量儀反覆校驗。

石毅如同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穿梭在各個關鍵節點之間。

他要去材料實驗室給一籌莫展的吳老團隊點撥一下某個工藝引數的關鍵。

要去計算中心和錢偉一起分析模擬結果,調整磁場位形。

要去工地和趙工程解決地基沉降帶來的應力問題。

還要處理無數的行政、後勤、安保事務,以及應對來自首都老首長時不時的關切詢問。

他睡眠時間極少,常常是靠在辦公室椅子上眯一兩個小時就算休息。

但他強化後的身體也有堅持不住的時候,終究是人不是機器。所以大多數只要能解決,就儘量不會麻煩石毅,石毅也慢慢有了休息的時間,恢復了過來。

時間就在這種極度緊張和高速運轉中過去了兩個多月。

這天深夜,石毅剛剛處理完一份關於氚迴圈系統初步設計的報告,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

指揮部裡大部分人都已經休息,只有值班參謀和通訊兵還在堅守崗位。

突然,外面傳來一陣急促而略顯慌亂的腳步聲,甚至蓋過了遠處工地的背景噪音。

緊接著,臨時材料實驗室方向,隱隱傳來一陣壓抑不住的歡呼聲,雖然很快就被制止了,但在寂靜的夜裡依然清晰可聞。

石毅眉頭一皺,正要詢問,保密電話就刺耳地響了起來。是吳教授實驗室的內部線路。

“旅長!旅長!”吳老的聲音因為極度激動而嘶啞變形,甚至帶上了哭腔,

“成了!初步…初步成了!‘炎陽-II’樣品…剛剛透過了…透過了初步的高熱負荷測試。

效能指標…達到了設計值的百分之六十五,雖然距離最終目標還有差距,但是…但是足夠支撐第一次放電實驗了,我們…我們找到大概的方向了。”

即便是以石毅的鎮定,握著話筒的手也不由自主地緊了一下。

他知道這兩個多月吳老和他的團隊經歷了什麼——無數次失敗,無數次推倒重來,壓力大到幾乎崩潰。

這個初步的成功,意義重大,它意味著“金烏”最大的短板,終於看到了一絲補上的曙光。

“太好了!吳老,辛苦了!我馬上過來。”

石毅放下電話,對值班參謀吩咐道,“通知警衛,加強實驗室外圍警戒,沒有我的命令,一隻蒼蠅也不準飛進去。”

當他快步趕到臨時材料實驗室時,門口已經增加了雙崗。

走進裡面,一股熱浪和金屬燒結的特殊氣味撲面而來。

吳教授和幾個核心骨幹滿臉菸灰,眼睛紅腫,但每個人都興奮得渾身發抖。

實驗臺上,一個不大的樣品夾具裡,夾著一塊表面略顯粗糙但泛著特殊金屬光澤的方形試件,旁邊的熱負荷測試裝置還在冒著絲絲熱氣,顯示屏上的資料曲線令人振奮。

“旅長您看!”吳老指著資料,“瞬時熱流密度達到了XXMW/m²(兆瓦每平方米),持續了X秒。

表面只有輕微熔化蒸發,沒有開裂。微觀結構觀察顯示,氧化物顆粒分佈相對均勻,起到了很好的強化和釘扎作用。”

石毅仔細檢視了資料和樣品,重重地拍了拍吳教授的肩膀:“幹得漂亮,吳老。

這是‘金烏’計劃的第一塊基石。立刻全面分析資料,最佳化工藝引數,準備小批次製備工程測試件。

同時,相關資料立燒錄入保密伺服器,標記為‘朱雀-001’。”

“是!”吳老激動地應道,眼淚終於忍不住流了下來,這是喜悅和釋放的淚水。

這個訊息像一股強心劑,迅速在極小的核心圈內傳開,極大地鼓舞了所有參與者計程車氣。

然而,好訊息和壞訊息總是結伴而行。

幾天後,負責外購超導材料的小組傳來了噩耗。

由於國際形勢風雲突變,西方突然加強了對特定高效能超導材料和低溫裝置的技術出口管制和禁運。之前透過特殊渠道洽談的幾筆關鍵訂單,接連被取消或被無限期拖延。

“旅長,情況很糟。”負責此事的參謀臉色灰白,“我們急需的那批線材和大型低溫製冷機的核心部件,都被卡住了。

賣方寧願支付違約金也不發貨。沒有這些,我們的超導磁體…就是一堆廢銅爛鐵。”

指揮部的氣氛瞬間降回冰點。這無疑是掐住了“金烏”的咽喉。

石毅面沉如水,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擊著。這個問題,他早有預料,甚至在他的“推演”中,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極高。

“既然這條路給堵死了,”石毅的聲音冷峻,“那就把所有力量,集中到另一條路上。國產化攻關,必須提速!”

他走到全國工業地圖前,目光掃過幾個重要的工業基地。

“立刻做以下幾件事:第一,以軍委和科工委聯合名義,向鞍鋼、上鋼三廠、東北輕合金等定點單位下達最高優先順序緊急任務令,要求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按照我們提供的工藝路線,攻關超高純度無氧銅基材、高錫含量Nb3Sn先驅線材的冶煉、擠壓和拉拔工藝。

裝置不夠,改造裝置。技術不行,抽調全國專家支援。

我要在三個月內,看到效能穩定的千米級線材樣品。

第二,通知具備大型低溫裝置製造能力的單位,成立‘金烏低溫系統專項組’,逆向解析我們已有的部分進口樣機,全力攻關大型氦製冷機和高真空多層絕熱杜瓦的設計製造。

需要什麼特殊材料或加工技術,列出清單,全國調配。

第三,命令基地附屬機械加工廠,立刻轉型,抽調最好的八級工,成立‘精密線圈加工車間’。

二十四小時倒班,先用手頭現有的少量材料,練習線圈繞制、絕緣處理和低溫釺焊工藝。我們要做到‘料等人’,不能‘人等料’!”

他的命令一道道發出,清晰果斷,將壓力轉化為具體行動,再次穩住了局面。

“可是旅長,時間…”陳工忍不住提醒。

“沒有可是!”石毅打斷他,目光掃過所有人,“敵人不會給我們時間。國家的能源危機不會給我們時間。

從現在起,‘金烏’工程進入‘戰時狀態’。

所有環節,倒排工期,責任到人。完不成任務的,軍法從事。

技術問題,我來解決!資源問題,我來協調!你們要做的,就是執行!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質量,把東西做出來!”

他的聲音決絕而堅定。一股強烈的戰鬥氣息瀰漫在整個指揮部。

“是!”所有人員挺直胸膛,高聲應答。

接下來的日子,“金烏”工程的節奏更快,壓力更大。全國更多的工業和技術力量被無形的手調動起來,為了一個他們或許並不完全瞭解的崇高目標而奮戰。無數個日夜,無數人的心血,匯聚向鷹嘴崖這片神秘的土地。

石毅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不僅要協調技術攻關,還要時刻關注國際動向,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和渠道,試圖打破封鎖,獲取零星的關鍵部件或技術情報。他眼底的血絲從未褪去,但精神始終如繃緊的弓弦。

又是一個深夜,石毅獨自一人站在指揮部巨大的防爆窗前。

窗外,基地靜謐而肅穆,遠處的“金烏”工地依然燈火通明,巨大的裝置基礎已經露出地面,輪廓初顯,像一頭沉睡的鋼鐵巨獸,等待著被注入靈魂。

“快了…”他低聲自語,目光彷彿穿透了層層巖壁,看到了那環形裝置中心,未來將被點燃的那一團璀璨光華,“‘金烏’必將啟明,照亮這片土地的前路。”

他轉過身,走回堆滿檔案和圖紙的辦公桌,再次投入了無盡的工作中。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