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從輪迴功開始修煉

第27章 問道

待張師叔說完開場白,便進入了問答環節。

首先站起來提問的,是張師叔的一位親傳弟子。

此人羅宇在謄寫請柬時特別留意過,道號“凌雲子”,俗家姓名張凌雲,正是張師叔的嫡親玄孫,如今五十餘歲,中品靈根,修為已臻練氣期九層巔峰,只差一步便可嘗試築基。

在張師叔的親傳弟子中,他年紀不算大,但修為卻能排進前五,是張家年青一代的佼佼者,也是此次灌頂傳承的熱門人選之一。

張凌雲起身,先對張師叔恭敬行了一禮,而後朗聲道。

“啟稟老祖師。弟子有一惑,常思之而不得其解。古語有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既然天道無情,視我等眾生如草芥,我輩修士又何必汲汲於遵從所謂天道,體悟那虛無縹緲的自然迴圈?弟子以為,人生在世,當奉人道,以我之力,爭一線天命,奪天地之造化為己用,方為正途!不知老祖師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滿場皆靜,隱隱有挑戰傳統的意味。

不少人都看向張凌雲,眼神各異,有讚賞其勇氣的,也有暗斥其狂悖的。

副掌門趙師叔和幾位長老也是眉頭微挑。

這凌雲子果然不是凡俗之輩,敢在如此場合,當著宗門高層和無數同道的面,提出這等近乎“離經叛道”的質問,足見其心氣之高,野心之大。

高臺之上,張師叔靜靜地聽完,蒼老的臉上並無慍色,反而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他緩緩開口,聲音依舊平和:“凌雲吾孫,你能有此一問,足見你平日裡是用心思考過的,很好。”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悠遠深邃:“‘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言不虛。大道無情,運轉不休,它不會因為你是天才便偏愛你,也不會因為你是庸才便鄙棄你。在其眼中,或許我等與螻蟻草木,並無本質區別。”

“然,你言‘何必遵從天道,當奉人道,爭天命’,此話卻值得商榷。”

“何為天道?何為人道?何為天命?”

張師叔不答反問,聲音在廣場上激起陣陣迴響。

“天道,是宇宙萬物執行的根本規律。日月星辰,寒來暑往,生老病死,皆在其中。它是一種秩序,一種平衡,一種最為宏大也最為精妙的法則。”

“人道,是人在天地間生存、繁衍、發展的行為準則與社會規律。它包含了我們的情感、慾望、智慧、創造,也包含了我們的紛爭、貪婪與侷限。”

“而天命,並非某個固定不變、等待你去爭奪的東西。”

“你說要‘奉人道,爭天命’,那麼我問你,人,可能脫離天地而獨存嗎?人道,可能凌駕於天道之上嗎?若無天地滋養,何來萬物生靈?若無天道法則,宇宙豈非一片混沌?”

張師叔的聲音變得洪亮了一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天道對於我等修士而言,既是束縛,也是憑藉。我們修行,引氣入體,煉化的是天地靈氣;我們感悟,體察的是大道法則。我們所謂的逆天改命,並非是要去摧毀天道,與天地為敵,那是蚍蜉撼樹,不自量力。”

“真正的爭,不是破壞性的掠奪,而是順應大勢下的奮發有為。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勇猛精進,是在認清自身‘不足’後,努力去‘補足’的過程。你想要‘奪天地之造化為己用’,首先要明白這‘造化’從何而來,其根源何在。若只知索取,不知敬畏,只重人慾,不恤天理,最終只會是涸澤而漁,飲鴆止渴。”

“所以,凌雲,你的志氣可嘉,但認知尚需提升。人道當立,但不能脫離天道之基。天命可爭,但需明悟順天應人之理。修仙,是提升生命層次,以求與大道和光同塵,而非將自身凌駕於萬物之上,成為新的不仁之主宰。”

一番話語,如暮鼓晨鐘,振聾發聵。

張凌雲站在那裡,低頭沉思,良久,才再次躬身一拜:“弟子受教!老祖師之言,如醍醐灌頂,弟子先前著相了。”

接下來,又有幾位記名弟子和後輩子弟提問。

一位記名弟子問道:“師叔,弟子修行《青元功》已有二十載,自覺勤勉,但修為進境始終緩慢,卡在練氣五層已有三年,不知是功法不合,還是弟子資質魯鈍,懇請師叔指點迷津。”

張師叔答道:“《青元功》乃我宗門基礎功法,中正平和,適合大多數弟子入門。你修行二十載尚在練氣五層,進境確緩。其原因,或有三:

一者,你之靈根屬性與《青元功》的契合度或非最佳,可嘗試尋覓更契合自身屬性的功法,但轉換功法亦有風險,需慎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