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皇帝需權謀,但仙帝不用!

第24章 24:諸葛上學記(求追讀)

公元192年,七月。

最後一個被選召為侍讀的孩子到了。

他就是諸葛亮,劉協最為期待的人。

諸葛亮自洛陽一路西行,沿途所見,皆是兵禍之後的凋敝與瘡痍。

然一入關中,景象便截然不同。

道路被重新修葺,往來商旅雖行色匆匆,卻不見驚惶;

田野間,有官府組織的農人正在補種秋禾,甚至可見三五成群的孩童在田埂上追逐戲耍,一派生機盎然。

這便是當今天子治下的長安麼?

諸葛亮坐在顛簸的牛車上,掀開簾布,眼眸中映著窗外的景象。

心中那份因離鄉背井而生的忐忑,不知不覺間就被平緩了下來。

抵達長安城外,早有宮中派來的黃門侍郎在此等候。

侍郎驗明正身,隨後引著諸葛亮叔侄穿過層層宮門。

最終抵達了未央宮北側一處清幽的院落。

“此地乃天祿閣。”

黃門侍郎引手介紹道:“陛下特意為諸位侍讀闢出的學舍,毗鄰石渠閣,方便諸君研習典籍。日常起居,皆由少府屬官‘守宮令’負責,一切用度,皆有定規。”

諸葛亮環顧四周,院落不大,卻極為潔淨雅緻。

幾間屋舍皆是原木結構,散發著淡淡的松香,窗明几淨,與他想象中皇宮的奢華截然不同,反倒更像是一處清靜的治學之所。

安頓好行囊,諸葛玄再三叮囑了侄兒幾句,方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黃門侍郎則領著諸葛亮,向石渠閣走去,口中不停地介紹著此處的規矩與日程。

“諸葛郎君,陛下對爾等寄予厚望,故而學業頗為繁重,還望郎君能夠勤勉。”

“每日兩正餐,晨食、晡食,外加午後點心。”

“皆由太官令親自調配,鹿脯、葵菹、時令果蔬,絕不短缺,以保諸位郎君身子康健。”

諸葛亮靜靜聽著,心中暗自記下。

“至於課業……”

侍郎頓了頓,道:“卯時(5-7時)起身,晨讀文章,此為識字基礎。”

“辰時(7-9時),由蔡中郎親自教授經法,所講皆為治國安邦之學。”

“巳時(9-11時),陛下特開武道,由陛下親授,陛下言,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欲成棟樑,需有強健體魄以承其重。”

“午時(11-13時)賜食,而後可小憩一個時辰。”

“未時(13-15時),乃算術課……”

“……”

待黃門侍郎說完,已是帶著諸葛亮來到了石渠閣外。

閣內,隱約傳來蒼老而洪亮的聲音,正在講解《尚書·洪範》。

“到了,蔡中郎正在授課。”

侍郎停下腳步,躬身向閣內通稟:“啟稟中郎,諸葛亮已至。”

講課聲戛然而止。

“讓他進來。”

一個威嚴的聲音響起。

諸葛亮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氣,邁步走入學堂。

學堂之內,陳設簡樸。

正中上首坐著一位鬚髮皆白、精神矍鑠的老者,正是被劉協官復原職的大儒蔡邕。

下方,四張几案後,端坐著四個與他年齡相仿的少年。

左首第一位少年,年歲稍長,面容方正,神態沉穩,自有一股世家子弟的風範。

其後一人,樣貌奇特,頭大額窄,眉宇間透著一股不羈之氣,正百無聊賴地轉著手中的筆。

他身旁一人,則目光銳利,身板挺直,雖是儒衫,卻隱有俠氣。

而右首那名少年,看似不引人注意,但卻最莫名的吸引諸葛亮。

他靜靜地坐在那裡,身形挺拔,雙目開闔間,精光內斂,彷彿一潭深不見底的古井,令人看不透深淺。

諸葛亮上前,對著蔡邕深深一揖:“學生諸葛亮,拜見蔡師。”

蔡邕打量著眼前這個年僅十一歲的少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