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之頂級導演

第37章 高元元

她看著曹煜,眼神裡的欣賞更加直接:

“您的《活埋》……雖然還沒看到,但聽王導和很多人提過,都說特別……特別有力量。您真了不起。”她的讚美很樸素,卻格外真誠。

曹煜喝了一口熱紅酒,酸甜微辛的液體滑入喉嚨,帶來暖意。他看著高圓圓真誠的眼睛,難得地沒有迴避這種讚美,只是淡淡地說:

“電影拍出來,就是給人看的。”他頓了頓,目光投向窗外紛飛的雪花,聲音低沉:

“有時候,熱鬧是別人的。守住自己那點東西,比什麼都難。”

高圓圓握著杯子的手緊了緊,似乎被這句話觸動。她沉默了片刻,也看向窗外,輕聲說:

“是啊……感覺這裡像一個大漩渦。有時候,真想像您電影裡那樣……”她沒說完,但意思不言而喻——躲起來,或者被埋起來。

曹煜嘴角勾起一絲極淡的弧度,帶著點自嘲:

“埋起來,也得透氣。不然真憋死了。”他指的是電影,似乎也指別的。

高圓圓被他這難得的、帶著點冷幽默的話逗笑了,笑容純淨得像窗外的初雪。

兩人之間那種初識的拘謹和距離感,在這溫暖的酒香和窗外的雪夜裡,似乎融化了一些。

他們聊起了剛才看的電影(曹煜敏銳地點評,高圓圓認真地聽),聊起柏林街頭的見聞,高圓圓帶著少女的好奇,唯獨沒有聊那些圈內的八卦和即將到來的獎項角逐。

時間在熱紅酒的氤氳裡悄然流逝。曹煜看了看錶,站起身:“不早了,該回去了。”

高圓圓也連忙站起來:

“嗯,我也該回去了。謝謝您的熱紅酒,曹導。”她的笑容在燈光下顯得格外明媚。

兩人走出小店,雪還在下。曹煜指了指她酒店的方向,他記得王小帥團隊住的地方,高圓圓點點頭。

“柏林見,”曹煜說,指的是電影節後續的活動。

“嗯!柏林見!”高圓圓用力點頭,眼神明亮,“期待您的《活埋》放映!”

她圍緊了紅圍巾,轉身走進了飄雪的夜色中,那抹紅色在清冷的柏林街頭格外醒目,像一顆跳動的、溫暖的心臟。

曹煜站在原地,看著她走遠,直到那抹紅色消失在街角。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帶著雪味的空氣,感覺胸腔裡殘留著熱紅酒的暖意,還有一絲……來自那純淨欣賞的微光。

他緊了緊衣領,轉身,朝著自己那個簡陋的、只有複製相伴的青年影人公寓走去。

柏林的夜晚依舊喧囂,但剛才那短暫的、與熱鬧無關的交談,像雪夜裡的一杯熱酒,驅散了幾分深入骨髓的孤寒。

幾天後,他的《活埋》將面對世界的目光。而此刻,這城市的雪,還在無聲地落下。

2001年2月15日,柏林。距離《活埋》的首映還有兩天。

電影節的熱浪持續翻湧,波茨坦廣場周圍的影院裡,各種語言的討論聲此起彼伏。

曹煜裹在黑色羽絨服裡,像一道沉默的影子,融入了前往觀看《十七歲的單車》(*BeijingBicycle*)首映的人流中。

王小帥導演的這部作品,是本次柏林主競賽單元裡另一部備受矚目的華語電影,比他的《活埋》更早亮相。

影院內座無虛席,空氣裡混合著期待和暖氣乾燥的味道。

燈光暗下,銀幕亮起。北京胡同的煙火氣、少年們帶著汗味的躁動青春、那輛承載著兩個17歲少年截然不同命運卻同樣沉重的銀色山地車……王小帥的鏡頭冷靜而精準地切割著90年代末BJ的城鄉裂痕與社會陣痛。

曹煜看得異常專注,身體微微前傾。

他看到了崔林飾演的農村少年小貴為了一輛謀生工具近乎拼命的“軸”勁兒,那絕望中護住車胎的嘶吼,讓他這個同樣把全部身家性命押在一部電影上的西北小子,感到了靈魂深處的共振。他也看到了李濱飾演的城市少年小堅,那用單車支撐起的脆弱尊嚴和無處安放的叛逆。

影片的節奏、影像的質感,以及那種紮根於現實土壤的韌性與生猛,都讓曹煜暗自佩服。王小帥不愧是第六代的代表人物,這條路,他走得更早,也更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