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先生,您的科研能力堪稱科技界的鬼斧神工,所以我無法計算。”
“馬屁拍的不錯,時間寶貴,我們快開始吧!”
隨著林棟的命令,流浪基地宛如一臺精密運作的機器,每個零件都開始高速運轉。
泰坦架構了一個三維任務進度表,懸浮在主控室中央,每個人的工作專案都清晰可見,所有時間節點都被精確計算至分鐘級別。
蘇珊率領工程團隊連夜設計“極地蜘蛛”行走器的詳細方案。
早在第二天凌晨3點17分,第一批原型部件就在奈米3D印表機中成型。
“極地蜘蛛”採用生物仿生學設計,六條機械腿的關節結構模擬了南極六足昆蟲的運動模式,能夠在雪地、冰面甚至陡峭冰崖上穩定行走。
每條腿末端配備了特製的“雪地爪”,由一種特殊的碳奈米複合材料製成,在超低溫環境下依然保持極高強度和彈性。
腿部加裝了微型熱能釋放器,可防止冰層在極低溫下對機械關節的凍結。
奈米3D印表機是林棟在原子級精確控制方向的突破性成果。
與傳統3D列印技術不同,這種裝置能在分子層面構建材料,從而創造出具有特定物理特性的複雜結構。
“雪地爪”使用的碳奈米複合材料正是透過這種技術製造,在極低溫下保持了近乎完美的物理效能。
動力系統採用林棟最新開發的小型聚變反應堆,體積僅普通揹包大小,卻能產生相當於200千瓦的持續能量輸出,足以支援行走器在極地環境中連續執行30天而無需充能。
“極地蜘蛛”的車身採用雙層設計:外層由航天級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能承受極端溫差和高達12級的極地風暴;內層則採用多重隔熱材料和壓力穩定系統,保證內部環境恆定在20℃左右,並維持標準大氣壓。
這種航天級碳纖維複合材料源自林棟對太空電梯專案的研究,未來想要低成本獲取宇宙中的資源,太空電梯必不可缺少。
它將傳統碳纖維與特殊金屬合金奈米顆粒結合,創造出了一種在極端溫度下幾乎不會變形或降低強度的超級材料。
更重要的是,這種材料在特定電流作用下具有自我修復能力,能在微觀層面恢復結構損傷。
同時,對X-89超音速穿雲機的改裝也在進行。
改裝團隊為其加裝了更強大的推進系統和燃料箱,將航程延長至12,000公里,足以從澳大利亞直飛南極並返回。
飛機機翼和機身表面覆蓋了一層特殊的奈米複合塗層,能夠有效防止冰層積累。
這種塗層表面的奈米結構能在分子層面改變水分子的排列,使其無法在表面形成冰晶,即便在零下100℃的極端環境中也同樣有效。
導航系統完全重構,加入了量子定位模組。
在林棟的要求下,飛機還加裝了隱形技術,使其在常規雷達下幾乎不可探測,避免引起國際關注。
第三天的深夜,林棟獨自站在基地的資料中心,盯著全息螢幕上的訊號波形圖。
南極訊號源的波動模式發生了微妙變化:頻率逐漸加快,幅度則略有增加。
這種變化模式讓他聯想起某種正在加速的程序。
“泰坦,對比最新的訊號頻率變化。”林棟下令道。
泰坦立即在螢幕上展示出一組資料曲線:“訊號頻率每12小時增加約0.37赫茲,震幅每24小時增大約2.1%。按此趨勢,在68小時22分鐘後將達到某種臨界值。”
“臨界值?你確定?”林棟眉頭緊鎖。
“83.7%的可能性。”泰坦回應,“根據現有的高維通訊理論模型,當訊號頻率與振幅同時達到特定比率時,通常預示著能量爆發或資訊流大規模傳輸。”
林棟沉吟片刻:“所以我們只有不到三天時間。”
“正確,先生。更準確地說,是68小時19分鐘...18分鐘...”
“我明白了。”林棟打斷道,轉身離開資料中心,他需要儘快完成新版馬克戰甲的設計,“通知所有團隊,準備工作需要提前12小時,並完成所有二次檢查。”
第四天清晨,流浪基地一片忙碌。
工程師們在組裝最後幾臺“極地蜘蛛”,技術人員在檢測量子通訊裝備,醫療團隊在準備適應極端環境的藥物和裝置。
林棟來到了蘇珊的工作室。
她正在除錯改良版馬克戰甲,神情專注。
“進展如何?”林棟輕聲問道。
蘇珊抬起頭,臉上閃過一絲疲憊和興奮的交織:“按照你的設計,完成了95%。外層碳奈米管絕熱系統已除錯完畢,能源效率提升了37%,足以應對零下90℃的環境。還在最佳化生命支援系統的氧氣迴圈,預計再有6小時就能全部完成。”
林棟環視周圍,幾套全新的馬克戰甲整齊排列,每一套都閃爍著金屬的冷光。
他伸手撫過其中一套戰甲的胸甲,感受到表面細微的紋理——那是奈米級防凍塗層。
“製造了多少套?”林棟問道。
“四套,這已經是基地產能的極限了。”蘇珊回答,“一套給你,一套給我,兩套作為備用。每套都配備了量子通訊模組和緊急逃生系統。”
林棟點頭,眼中流露出感激。
“辛苦了。其實你可以不參加這次遠征的。”
“別這麼說。”蘇珊露出疲憊卻溫暖的微笑,“這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她指向角落裡的一個金屬箱子。
“那裡有一個驚喜。我設計了一個小型冰層鑽探裝置,能與戰甲結合使用。理論上可以在一個小時內鑽透100米厚的冰層。”
林棟走近察看,箱子內是一個流線型的金屬構造,前端是螺旋狀的鑽頭,表面覆蓋著細密的鑽石微粒,閃爍著冷冽的光芒。
“這是...”
“奈米壓縮鑽石塗層。”蘇珊解釋道,“我們之前在量子計算機冷卻系統上使用過類似技術。它能在極低溫環境下保持超高硬度,穿透幾乎任何型別的冰層。”
林棟拿起裝置,感受著它的重量和平衡。
“完美。這將大大加速我們接近訊號源的速度。”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蘇珊:“準備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明天一早,我們就啟程前往南極。”
蘇珊認真地點頭:“我們將一起揭開那裡的秘密。”
林棟望向窗外的明媚陽光,思緒飄向南極那片神秘的冰原。
他不知道等待他們的會是什麼——高階文明的遺蹟?
外星生命的隱藏基地?
亦或是超前科技的秘密實驗室?
一切答案也許只有見到那天才能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