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棟點點頭,跟隨她返回營地。
但那晚,他們兩人都難以入眠,思緒被明天可能的發現所佔據。
翌日黎明時分,營地一片忙碌。
隊員們檢查裝備,裝載補給,為即將開始的旅程做最後準備。
六臺“極地蜘蛛”在晨光中排成整齊的隊形,引擎低沉的嗡鳴聲打破了南極的寧靜。
每臺行走器都裝載了特定的裝置和補給,根據各自任務的需求量身定製。
“所有系統檢查完畢,準備出發。”
蘇珊報告道,她已經登上了主探索小組的“極地蜘蛛”,坐在駕駛位上。
內部空間比外表看起來要寬敞得多,駕駛區配備了全息導航系統和多功能控制檯,中部是休息區,後部則是裝備存放區和緊湊的實驗室。
林棟和卡露拉也裝備上了極寒型號的馬克戰甲。
“所有小組報告狀態。”卡露拉透過通訊系統指令道。
“第二小組準備就緒。”
“第三小組全部就位。”
林棟最後環視一圈營地,然後下達了命令。
“遠征開始,保持預定隊形,前進。”
六臺“極地蜘蛛”啟動,機械腿緩慢而有力地抬起,在雪地上留下整齊的印記。
它們以每小時28公里的速度向東南方向前進,按計劃,這是第一階段的最佳速度——既能維持穩定前進,又不會過度消耗能源。
一路上眾人看著南極獨特的景觀在眼前展開。
雪地在朝陽下閃爍著璀璨的光芒,如同鋪滿了無數鑽石;遠處的冰山矗立如雕塑,冰藍色表面反射著陽光;偶爾還能看到冰層上的裂縫和紋理,展示著這片大陸漫長歲月的痕跡。
“真美。”蘇珊輕聲感嘆,“這種原始、未被汙染的美,幾乎讓人忘記了我們來此的目的。”
“自然總有一種超越人類理解的魅力。”林棟回應,“即使是地球上最極端的環境,也有其獨特的壯麗。”
卡露拉則一直專注於監測系統,“地形掃描顯示前方10公里處有一處冰層變薄區域,建議稍微向西偏移路線。”
“收到。”蘇珊調整了導航設定,“小組注意,我們將微調路線,向西偏移約500米,繞過一處不穩定冰層。”
隊伍平穩地改變方向,繼續前進。
第一個小時的行程異常順利,沒有遇到任何障礙或挑戰。
但在南極,平靜往往是短暫的。
正當隊員們開始放鬆警惕時,氣象監測系統突然發出警報。
“檢測到強風帶正在形成,距離我們約15公里,正向我們所在位置移動。”
卡露拉立即報告,“預計20分鐘後抵達,風速可能達到每小時90公里。”
林棟迅速做出決定,“所有小組注意,即將遭遇強風帶。啟動防風錨定程式,減速至安全行進速度。”
六臺“極地蜘蛛”立即減速,同時啟動特殊的防風模式。
它們的機械腿調整姿態,降低重心,同時在冰面上鑽出微型錨點,增加穩定性。
強風如期而至,咆哮著衝擊著行走器。
即使在艙內,隊員們也能聽到風聲的呼嘯,感受到行走器輕微的晃動。
但“極地蜘蛛”表現出色,在狂風中依然保持著穩定前進,只是速度降至每小時15公里。
“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設計。”默察透過通訊系統評價道,“在這種風力下,普通雪地車可能已經被迫停止行進了。”
系統出品,必屬精品。
“多虧了蘇珊的仿生學設計理念。”林棟回應,帶著明顯的讚賞,“模仿南極生物的適應策略,總比從零開始設計要高效得多。”
“如果沒有林給予我的原始型號設計圖,我也沒辦法做的這麼好。”蘇珊突然謙虛道。
“哈哈哈,不用謙虛蘇珊。這趟行程很多裝備都虧了你的改進,我們才能前進的這麼順利。”
強風持續了近40分鐘,然後像它來時一樣突然消散。
隊伍恢復了正常速度,繼續向目標區域前進。
中午時分,隊伍停下來進行短暫休整和裝置檢查。
隊員們在“極地蜘蛛”內享用熱飲和高能量食物,同時交換沿途觀察到的情況。
“地形雷達顯示前方約50公里處有一片冰山區,需要小心透過。”默察指著地圖說,“那裡可能存在隱藏的冰縫和不穩定冰架。”
林棟點頭,然後轉向卡露拉,“通訊狀態如何?”
“量子通訊鏈路工作正常,與基地的連線穩定。”卡露拉回答,“不過普通無線電訊號開始受到干擾,可能是附近磁場異常所致。”
“這在南極很常見。”蘇珊解釋道,“地球磁場在兩極區域會產生特殊的波動和變形,影響電磁波傳播。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依賴量子通訊的原因。”
休整結束後,隊伍重新啟程。
下午的行程比上午更加艱難,地形變得起伏不平,氣溫也有所下降,降至零下28℃。
幾次遭遇冰層裂縫,不得不小心繞行或尋找狹窄處透過。
到了傍晚,隊伍終於抵達了第一天的目標地點。
這是一處相對平坦的冰原,周圍沒有明顯的地形障礙,適合建立臨時營地和通訊中繼站。
“今天行程完成,我們明天一早繼續前進。”林棟宣佈道。
就像在凱西站一樣,銀色半球形建築很快在冰原上拔地而起,為隊員們提供了抵禦外界嚴寒的庇護所。
同時,默察的小組也架設起了一座小型量子通訊塔,確保與基地的通訊不會中斷。
夜幕降臨,林棟再次聯絡了泰坦。
“訊號源狀態有變化嗎?”他問道。
“波動頻率進一步加快,”泰坦回答,“現在是每69.8秒一次波峰。此外,訊號強度也有小幅增加,比48小時前提高了約7%。”
“繼續監測。”
林棟結束通訊後,發現蘇珊正在營地邊緣設定一系列小型儀器。
他走過去,好奇地問:“這是什麼?”
“高靈敏度電磁場探測器。”蘇珊回答,調整著裝置引數,“如果訊號源確實在向外傳輸高維資訊,可能會在周圍產生一些常規電磁異常。這些探測器可能幫助我們提前感知它的存在。”
蘇珊略微一提點,林棟就明白了這系列儀器的作用。
不過,如果這麼簡單就能探測到高緯訊號,他也不用花費這麼多屬性點兌換探測器,又費勁心思發射到高空軌道上了。
但林棟並沒有打擊蘇珊的積極性,任由她繼續佈置。
夜深人靜,只剩天空中的南極光在夜空中舞動,如同一條綠色的絲帶,偶爾閃現出粉色和藍色的光芒。
這是自然的傑作,太陽風暴中的帶電粒子與地球磁場相互作用,在兩極區域產生的壯觀景象。
可惜的是,林棟一行人並沒有閒情雅緻來欣賞這自然的光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