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高門

第3章 北府軍

“諾!”

王六牽過馬,拿出豆子餵食,王七也收拾了東西,在前開路,引領著王愔之向山丘攀去。

這二人年齡比王愔之稍大些,十九二十歲的模樣,孔武有力,從小習練戰陣格殺之術,既是忠僕,也是護衛。

這時代的門閥,都有相當強悍的部曲,但是,太原王氏因著王恭安於清貧,家裡養不起太多部曲,真正能脫產訓練的,只有不到二十人。

十人跟在王恭身邊,建康的宅子留了幾個看家,剩下數人,全在莊園裡。

山丘並不高,很快就攀到山頂。

放眼望去,長江就在腳下,碧綠的江水波濤翻湧,一望無際。

在當時,京口是長江的出海口,江面寬達近百里,遠處江海兩分,碧綠與碧藍涇渭分明,蔚為壯觀。

沿著江岸,是一座水寨,連綿近十里,分佈有大小不一的艨艟鬥艦,足有數百艘之多,還有一艘樓船。

視線繼續往回收縮,便是京口。

京口城是以孫權所築的鐵甕城為基礎,位於北固山前峰,週六百三十步,開西、南二門,以其地勢高又據河口,故名京口。

而今的京口大城,則是王恭所築,周兩千步,依山勢而建,西北與鐵甕城相連。

不過一應重要衙署均置於鐵甕城內,都督軍府是王恭駐節所在,又與青兗刺吏府合二為一,規模浩大,從軍府攀至北固山頂,近可鳥瞰京口周邊,遠可眺望大江。

郗鑑、郗超、謝玄曾先後在鐵甕城開府治事。

而圍繞著京口,又有三座軍寨倚仗地形,扼守交通要道,與水寨一起,如眾星拱月般守衛著京口。

在各篇兵書中,最為全面,也最為後世津津樂道的是《李衛公兵法》,作者李靖,對於行軍立寨有著詳細的論述。

前世,王愔之也拜讀過,於是對照起來比較,雖然京口諸寨略顯粗糙,但寨內的營帳分佈,排水溝、馬廄等設施的佈設,無一不透著章法。

尤其是寨牆築了兩層,外層稍高,內層稍底,架設有木板,遇敵來襲時,軍士可站在木板上,藉著寨牆的掩護,向外射箭放弩。

“不愧是北府軍!”

王愔之深吸了口氣。

“那是,老郎主領的軍,能差到哪裡。”

王七與有榮焉的附和。

王愔之頗為無語,日後就是這隻強軍,要了我們全家的命啊。

如有一絲可能,他都想把北府軍掌控在手,但顯然,難度相當大。

北府軍來自於江北流民,從郗鑑建軍開始,到郗超、謝玄,從來就沒有真正掌控過北府軍,最多隻能使麾下幾個較大的軍頭聽命用事。

淝水之戰那麼大的勝利,為何作為統帥的謝玄會放棄兵權?

史書上說他高風亮節,又有孝武帝施壓,或許有這方面的因素,但更多的,還是受到了劉牢之、何謙、諸葛侃、高衡、劉軌、田洛及孫無終等軍頭的抵制。

這些人希望保持獨立,不願北府軍成為陳郡謝氏的私兵。

而自太元十二年謝玄被解職時起,十五年間,劉牢之只在名義上把持著北府軍,內部仍是山頭林立,各軍頭都有自己的嫡系。

根源就在於,北府軍是由一個個流民集團構成,以鄉黨同族為根基,自有流民帥統領。

可以說,北府軍自出生起,就帶有桀驁不馴的基因,也埋下了分裂的種子。

“走罷,我們下山!”

王愔之揮了揮手。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