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高門

第12章 老丈人

作為莊上的佃客僮僕,生來目不識丁,不過誰都清楚,讀書識字是一種非常厲害的本事,即便想學,也苦無門路。

高傲計程車人沒有耐心教,更不屑於教授。

如今郎君願意盡心盡力地教他們識字,這是祖墳冒青煙的大好事,哪怕學起來非常吃力,也依然沒人有怨言。

行軍作戰,能否改變命運,還得看老天爺賞不賞臉,而讀書識字,是真能改變命運。

或有人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子,可是在看到別人如飢似渴地學習態度之後,也會被督促著學習。

學習講究氛圍,把一個普通班的差生放到快班,多少會有些進步。

雖然他們還沒資格使用紙筆,只能用竹枝在沙地上寫寫畫畫,卻已經很滿足了。

僅僅三天工夫,莊子洋溢著充實,緊張的氛圍,又充滿活力。

這日一大早,王愔之沒再帶隊訓練,只領了幾個人,把紙張和白糖裝車,來到自家位於鹽市的鋪面。

鹽市並非單獨一個市場,而是由官立的大市、北市、東市、宮市等主要市場,和淮水(秦淮河)北岸的十餘所小市構成,聯結成了一副密集的商業網路。

來自於交廣的玳瑁、珍珠,益州的蜀錦、荊江一帶的竹木漆器、會稽的瓷器,以及各種布匹、絹綢、手工藝品、糧食、鹽鐵,在鹽市都有銷售。

其中尤以淮水沿岸,位於長幹裡的市集,因靠近碼頭,成了南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雖然東晉是士族莊園經濟,名義上除了鹽鐵,可以自給自足,可是哪個貴人不願意過上更加奢豪,更加優雅的生活呢。

這都需要來市集採買。

“郎君怎麼來了?”

王愔之剛一進店,一名老者就趕忙起身相迎。

這是王家留於打理鋪面的掌櫃,姓包,也是幾十年的老家人。

“包伯不用客氣!”

王愔之笑著擺了擺手,便目光一掃,問道:“這段日子買賣如何?”

鋪裡售賣的,有紙筆硯臺、竹筐竹籮、茶磚、胡椒花椒、鹽巴和慄米麥子,都是大路貨,沒什麼特色。

實則各家士族的鋪面,售賣的大體類似,與寒族大商賈相比,毫無競爭力,不過他們也不在乎生意好壞。

對於他們,錢財並不來自於買賣,而是權位的更易。

王愔之這段時間一直在反思,便宜爹作為高門顯貴,北府軍大統領,為何敗亡如何之速?

當王恭被捕時,全城士族,包括姻親謝重,無一人仗義執言,思來想去,應與佔著茅坑不拉屎有關。

王恭好名,以清貴自矜,從不以權謀私,看似是得了清雅的名聲,可是反過來,手頭拿不出實實在在的財貨與各家士族作利益捆綁。

甚至還要為他的清名所累,這不就牆倒眾人推了麼?

當然,王愔之並非贊同以權謀私,貪汙腐化,而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優越心態要不得。

謝重把愛女嫁給原主,不就是圖你太原王氏的門第和王恭名字前面那一大堆頭銜麼?

結果愛女嫁到你家,一點光都沾不著,聯姻聯了個寂寞,還白白搭上個女兒,心裡沒點怨氣才怪。

“還不是那個樣,家裡也從來不指望鋪面能有什麼收益。”

包伯苦笑道。

“抬進來!”

王愔之轉頭喚道。

幾名軍士把一捆捆大白紙和一罐罐的白糖抬入鋪子。

“這是……”

包伯眼睛直了。

王愔之笑道:“今後咱們家的鋪子裡,主打售賣白紙白糖,價格麼,在左伯紙和飴糖的基礎上翻三倍先試試。

來,包伯先嚐嘗看。”

包伯二話不說,拿小手指颳起一小撮白糖,納入口中抿著。

頓時,眉眼都舒展開來,渾身上下,透著一種難言的享受。

“郎君,這可是好東西啊,就是這價格,會不會高了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