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愔之眉心微擰。
趙達道:“怕是沒什麼好事,還帶著數十禁軍呢!”
“道和公可有興趣去瞧一瞧?”
王愔之笑著邀請。
“也好!”
劉穆之對王愔之的態度已經大有改觀,點了點頭。
眾人與趙大離去。
堂屋外面,數十名宿衛三五成群,有莊客警惕地看守,而堂屋中,謝道韞與郗氏正陪著孔道喝茶。
“阿母,謝夫人!”
王愔之先向母親與謝氏施禮。
“謝夫人,郗夫人!”
劉穆之也拱手施禮。
老實說,劉穆之看到謝道韞,也是挺感慨的,當年的全民白月光啊,不僅是孫恩傾慕,劉穆之作為同齡人,也不例外。
當然,他沒有孫恩那麼複雜的心思,只是單純的傾慕。
“先生不用客氣!”
謝道韞與郗氏都知道王愔之器重劉穆之,雖然看不出有什麼突出的才華,卻均是笑著擺手。
“朝廷有旨意要宣。”
隨即郗氏澹澹道。
“談不上旨意,乃臺閣下發的詔命罷了。”
孔道從懷中抽出一封令旨,遞去笑道:“無須鄭重其事,王郎看一看罷。”
王愔之留意到,孔道的笑容有些虛,便接過看去。
“……蘇峻醜類,遺孑海島,甘為盜賊,又附孫逆,今有賊寇蘇荃韓滔,縱孫逆歸海,人神共憤,以致功敗垂成,今命王愔之將蘇韓二賊擒來,匡正國法……”
謝道韞一直在觀察王愔之的表情變化,她和郗氏已經看過了。
王愔之把詔命遞給劉穆之,就呵呵一笑:“相王老驥伏櫪,欲振雄風,惜乎不察察為明,以奸佞小人採風聽聞,枉作斷測,空口白話,欲亂我軍心,好膽。
來人,把蘇荃與韓滔二位將軍請來!”
“諾!”
有軍卒匆匆離去。
“哎~~”
謝道韞嘆了口氣道:“還有一事未告之賢侄,朝廷已下詔,拜王郎為安東將軍,督會稽軍事,加散騎常侍。”
散騎常侍,初置於魏文帝曹丕,以士人擔當,入則規諫過失,備皇帝顧問,出則騎馬散從,資深者稱祭酒散騎常侍,隸屬門下,與侍平尚奏事,往往預聞要政,為顯職。
朝廷以王凝之為散騎常侍,相當於提前打了招呼,一俟會稽內史任屆期滿,將調回建康入執中樞。
謝道韞難得地俏面微紅,赫然道:“山陰固守不失,乃賢侄之功,朝庭封賞王郎,卻對賢侄功勞隻字不提,實令人心裡難安。”
王愔之笑道:“此離間小計,我如何看不破,孫恩大勢已去,桓玄也要下都了,相王垂死掙扎罷了,我父靈前,正缺兩酒器耳。”
孔道聽的心驚肉跳,在他眼裡,王愔之的笑容顯得森寒。
哎,這跑路的差使,無法言喻啊。
劉穆之卻是暗暗點頭。
“見過督帥!”
沒一會,蘇荃與韓滔進來了。
王愔之將詔命遞去道:“你二人且看一看。”
二人接過一看,相繼色變。
蘇荃更是破口大罵道:“好賊子,定是北府軍構陷汙衊,當時海上風大浪急,致使孫恩突圍遁走,督帥明鑑!”
王愔之向謝道韞和孔道解釋了海上的情況,並道:“北府軍上樑不正下樑歪,有劉牢之為都督,麾下諸將何事做不出來?劫掠山陰便是明證。”
劉穆之眉心微擰。
劉裕坐鎮句章,若說此事沒有劉裕首肯,他打死也不信,心裡不由對劉裕有了些失望。
他雖被惡霸投其所好,不停地勾引,心裡的傾向有了鬆動,可是對舊情,仍念念不忘啊。
謝道韞苦笑道:“蘇韓二位將軍之事,各有說法,賢侄若堅持,或可為之免罪,但身份總是繞不開,”
王愔之轉頭問道:“道和公可有教我?”
“這……”
劉穆之本已下定主意當個徐庶,可是當著白月光的面,不發一言不合適恐被看輕。
而且內心深處,也不忍拒絕王愔之。
於是道:“二位將軍恕我直言,蘇峻之反,實因庾亮逼迫太甚,但牽連甚廣,時陶侃、王導、郗鑑及臺閣諸公皆反蘇峻。
且蘇峻入都以來,放縱軍士劫掠,建康士民多受其害,又凌迫庾太后致死,故平反殊為不易。
不過若使二位將軍效法沈勁故事,以刑家戴罪立功,求得朝廷赦免,不知意下如何?”
“請督帥做主!”
二人一聽,忙施軍禮,半跪下來。
這可是難得的大好事啊。
“謝夫人,如何?”
王愔之笑著問道。
謝道韞其實也不喜蘇荃韓滔,士家女嘛,對武夫都歧視,況乎賊寇?
但王愔之已經表明了態度,便道:“妾即刻著人請王郎上表,道明真相,併為二位將軍求情,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際,或有幾分把握,今此之後,當實心用事,不可再為賊寇了!”
“多謝謝夫人!”
二人忙稱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