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一大爺”易中海,本來就是賈東旭的師父,每月都會給賈東旭補貼糧食。
如此一來,在全院大會上捐糧和私下裡送糧,對易中海來說並沒有區別。
而“榜二大爺”劉海中,雖身為七級工,頭腦卻異常簡單,一心只為顯擺“二大爺”的官威,為此從指縫裡漏點糧食給賈家,對他來說也不算什麼。
經過這麼一番分析,宋文揚心裡也大致有了底,等會的全院大會八成又是一場“騙捐大會”。
瞧瞧如今的形勢,正值三年困難時期的最後艱難階段,院子裡的大部分人都只是勉強餬口,自身溫飽都還成問題,就算是被哄騙著捐糧,能拿出來的也沒多少。
照這樣下去,這“騙捐大會”估計每月至少還得搞一次。
與其一次次被噁心,倒不如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再看看院子裡這三位管事大爺,一個奸詐算計,一個愚笨功利,還有一個吝嗇貪婪,既然如此,索性趁著這次機會,把這三個管事大爺給扳倒,一了百了。
仔細想來,這所謂的“管事大爺”稱呼並不恰當,其實不過是個聯絡員罷了。
當初1953年街道辦成立後,為了更好地管理居民、防範敵特,便在各個院子裡設立了聯絡員這一編外職位。
宋文揚也記不清,到底是誰率先在院子裡提出“一二三大爺”的叫法,但不可否認這種稱呼確實讓聯絡員這個職位顯得更有權勢。
也讓原本只是單純傳遞訊息的聯絡員,扯著街道辦的虎皮,搖身一變,成了院子裡類似“院長”的管事大爺。
最重要的是,宋文揚穿越前看小說時,還有專門去查閱過資料。
隨著社會的穩定,聯絡員的作用也隨著降低。
於是,在1958年的時候,街道辦其實就已經取消了聯絡員這一職務。
或許是資訊傳達沒有到位,再加上管事大爺們的私心作祟,有意隱瞞,造成如今這個格外可笑的現實。
街道辦明明早已不再設立聯絡員,可四合院裡卻還保留著管事大爺這一職位。
實際上,街道辦對四合院裡管事大爺名亡實存的情況,也並未完全不知情。
但在開展基層工作的時候,他們也需要人手來向民眾宣講政策、通報情況,而當初能被選為管事大爺的人,要麼是在院子裡德高望重的長者,要麼是熱心腸、樂於助人的積極分子,這些人無疑在鄰里間頗具影響力,能很好地輔助街道辦開展工作。
因此,街道辦也就默許了院子裡管事大爺的存在。
就以南鑼鼓巷95號大院為例,易中海是八級鉗工,劉海中為七級鍛工,閻埠貴則是小學語文老師,這三人要不就是技術精湛的高階工人,要不就是教書育人的老師,都是院子裡頗具威望的人物。
如今看來,這三人出於某種目的,利用資訊差,對院裡人隱瞞了取消聯絡員的訊息。
同時,易中海還憑藉尊老愛幼這道德大棒,以及“先進四合院”名號帶來的福利,壓制著院內其他人,穩穩地保住了管事大爺的地位。
想到這裡,宋文揚突然開口問道:“爸,媽,你們知道街道辦那邊已經取消了管事大爺這一職務了嗎?”
為了便於宋父宋母理解,宋文揚並沒有用聯絡員這個正確稱呼,而是繼續沿用了管事大爺的說法。
“什麼?”
宋母滿臉驚訝,不可置信地追問起來:“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兒?我怎麼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宋母的反應在宋文揚的意料之中,倒是宋父的表現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
宋父很平靜,平靜得就像是早就知情了一樣。
“你打算做什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