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瑜。”
張昭嘆道:“大興治下,第一次出現此事,若是主公不以重典而治,日後必定屢禁不絕啊!”
“是啊。”
諸葛瑾頷首道。
王朗揉了揉眉心,沉聲道:“黃龍羅此人我聽說過,本就是一方豪強,身長八尺,武力過人,自負心比天高,若非在大興治下,他拉起的叛賊何止三百,數千都有可能!”
“算了。”
張昭擺了擺手,嘆道:“我要去會稽祭拜百姓了。”
“告辭。”
諸葛瑾亦是作揖而退。
大堂中。
寧辰目光凌厲無比。
王嶽依舊忐忑站在堂下,不敢抬起頭顱。
“說吧。”
寧辰厲聲道。
王嶽膽顫心寒道:“主公,其實司天監早已查清此事,黃龍羅本就是郡中豪強,兼併大量田地,自從戶部分田之後,那些分到田地的百姓,不以正眼而視,此人見第四軍團遷回大興城,故而才糾集舊部叛亂!”
寧辰自嘲道:“你不在人前明言,是怕他們駁斥分田一事嗎?”
“是!”
王嶽恭敬道。
“王嶽。”
寧辰沉聲道:“我們走的路註定滿是荊棘,今日之黃龍羅便是阻逆大興的下場,若非分田善政,我們統御江東,你說他會拉起多少兵馬,幾千,還是幾萬?”
“咕咚。”
王嶽吞嚥了口唾沫。
寧辰沉聲道:“這天下從來沒有公平,我能做的便是讓大部分人受利,既然他們想死,大興也不會容忍。”
“喏。”
王嶽恭敬道。
寧辰再度問道:“兗州情況如何了?”
“主公。”
王嶽眸子一凝,沉聲道:“兗州密報,曹操攜四萬兵馬發往河南尹,而他們對於大興顯學並未如荊州般大肆禁止,只是大批次收購。”
“哦?”
寧辰詫異至極。
兗州,可是人才輩出啊!
光是荀彧一人,便是安民撫政的王佐。
何況還有程昱等人,曹操怎麼可能看不出大興顯學的重要性。
“主公。”
王嶽愧疚道:“聽聞戲志才病故,不過正因為此人之死,司天衛查到曹操麾下有一個校事曹,其職責與司天監同等,正是因為校事曹,司天衛無法對陳留進行滲透。”
“校事曹。”
寧辰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兗州。
變化巨大。
孫策討伐黃巾他早已經知曉。
曹操組建校事曹,還有奉還天子之事提前發生,讓他有些驚訝。
不過,他遠在江東,根本無法插手中原諸事,只能當做訊息儲備而已。
會稽叛亂被平。
數日時間傳遍江東。
吏部問責,太守虞翻瀆職問責,連張昭都被派往會稽祭拜亡者。
在司天監刻意傳播之下,四郡百姓對於大興更加認可,茶前飯後的討論已經沒有大漢二字。
八月上旬。
喬舜赴任會稽太守。
而虞翻則是被閒置,發往大興學府授學,以備再用。
黃龍羅之事,也讓心懷不軌的江東士族豪強偃旗息鼓,不敢在逆反。
為了幾個百姓,寧辰便問責張昭,更是將叛逆的三百餘人全部斬殺,如此兇戾之氣,瞬間將他們摧垮,只能妥協下去。
而此時。
曹操已經兵至洛陽。
四萬餘大軍越過北邙山。
“主公。”
曹仁快馬而來。
曹操緊了緊披風,沉聲道:“洛陽如今怎麼樣?”
“主公。”
曹仁恭敬道:“洛陽一片廢墟,朝中公卿悽惶度日,河內太守張揚贈與的糧草早就被吃光,他們只能帶著天子挖掘野菜食用。”
“什麼?”
曹操勒住戰馬驚問道。
曹仁篤定道:“末將,絕對沒有虛言!”
“主公。”
荀彧進言道:“為今之計是烹煮飯食,讓天子與朝臣安心!”
“呵。”
曹操快馬朝洛陽城門而行,下令道:“所有大軍留在城外,子孝煮上一鍋肉湯,熱一些粟米餅送入城中。”
“喏。”
曹仁應喝道。
“籲。”
曹操在城門處下馬,沉聲道:“文若,你隨我前往南宮面見天子,只領二十餘兵卒即可!”
“喏。”
荀彧頷首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