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議司中。
眾將詫異凝視。
呂蒙,一個十幾歲的少年。
竟然被寧辰知曉,而且還道出了身份。
“刷。”
寧辰將一柄戰刀丟在呂蒙懷中,淡笑道:“此為大興刀,是大興府冊立後,兵部定製的兵刃,非主將不可掌,日後留在軍議司記事!”
“喏。”
呂蒙視若珍寶的收起戰刀。
頓時。
四周傳來羨慕的目光。
大興刀,大晴所有將士的殊榮。
一軍主將,四大總兵,還有立下大功的將士才能執掌。
更為可貴的是,寧辰讓呂蒙留在軍議司,雖然只是一個記事,但這意味看重,更是一種培養。
“拜謝主公。”
鄧當渾身顫慄,躬拜道!
“不必。”
寧辰掀袍坐在主位,淡淡道:“大興向來以功績為重,呂子明日後能不能晉升,還需看他的軍功。”
“喏。”
鄧當,呂蒙應喝道。
“主公。”
荀攸頷首道:“各部將領已經到齊。”
“好。”
寧辰點了點頭。
荀攸行至前方,將一副巨大的地圖垂掛起來,沉聲道:“諸位,軍議司明年欲收復廬江,淮南兩地。”
“末將請戰。”
太史慈,黃忠,廖化當即起身。
唯獨,甘寧愜意的抿了口茶水,說道:“你們三個別搶,征伐淮南必以我第二軍團為先,畢竟我們是水師!”
“呸。”
廖化臉色黢黑的唾罵一聲。
黃忠,太史慈亦是神情極為不善。
“咳咳。”
甘寧連忙起身道:“主公,此戰第二軍團當仁不讓!”
“呵。”
寧辰雙手交叉,淡笑道:“漢升曾是荊州中郎將,也精通水戰,若不讓他執掌第二軍團也可以!”
“末將知錯。”
甘寧連忙作揖道。
“好了。”
寧辰大手一揮,指著沙盤說道:“廬江,淮南兩地一戰而下,而你第二軍團負責便是廬江郡,並且還要做好被江夏偷襲的準備。”
“喏。”
甘寧應喝道。
魯肅繼而說道:“豫章總兵,負責配合兵部對淮南運輸糧草軍械,尤其是渡江送糧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喏。”
潘璋應喝道。
寧辰再度道:“第三軍團,第四軍團負責淮南,丹陽總兵作先鋒渡江,此戰不容有失。”
“喏。”
太史慈,黃忠,鄧當應喝道。
廖化苦笑道:“主公,此戰第一軍團不出嗎?”
“不必。”
寧辰搖了搖頭,沉聲道:“若是大軍全出,江東太過空虛了,吳郡總兵負責與兵部給淮南運輸糧草軍械!”
“喏。”
廖化,徐盛應喝道。
寧辰看向董襲道:“元戎,你在明年戰事時,需要負責會稽,吳郡兩地的安全!”
“喏。”
董襲應喝道。
“刷。”
寧辰起身道:“大致如此,至於其中細節,軍議司與兵部拿出具體章程,擇日在大興府商議,爭取一戰收復兩郡。”
“喏。”
眾人恭敬道。
“呂子明。”
寧辰沉聲道:“你這幾日在軍議司觀摩,在出兵之前交出自己對此戰的見地,不可請教他人!”
“喏。”
呂蒙恭敬道。
大興備戰。
寧辰定下征伐兩郡戰略。
其中細節需要軍議司與兵部敲定。
尤其是涉及四郡總兵排程,更是極為繁瑣,不可能短時間內就拿出章程。
年關。
江東大節。
各家各戶都懸掛著紅色的對聯。
大峙學府的學子也放了假期,明年春種左右才會重新開學。
建安元年,江東並未爆發戰事,故而四郡安穩,至於黃龍羅之流早已被遺忘在歷史之中。
建安二年。
正月十五左右。
還未等大興擬定出發兵章程。
一個足以撕裂大漢的訊息,從淮南發往四方。
潁川。
許昌,司空府。
曹操召集了麾下所有文武。
“主公。”
眾人作揖成禮。
曹操翻看著校事曹密報,臉色鐵青道:“淮南發來密報,袁公路在正月初七稱帝了。”
“什麼?”
眾人神色大變。
天下亂,諸侯割據州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