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
曹操感慨道:“此人雄姿偉略,不甘四郡之地,準備對淮南動兵了,玄德觀此人如何?”
劉備斟酌道:“賊匪何足掛齒,安能與曹司空相比。”
“玄德。”
曹操抿了口酒水,淡然道:“你太小看寧有道此人,以及冠之齡雄踞江東,而且設立大興府治世,此乃天下罕見的英雄。”
“不才拙見。”
劉備連忙拱手回應。
對於寧辰,他了解並不算多。
只是治理徐州之時,聽說糜家與大興商會有交易而已。
“咕咚。”
曹操抿了口酒,隨手將酒樽丟在菜園中,意興闌珊道:“袁術在淮南稱帝,朝廷不日要兵伐汝南!”
“稱帝?”
劉備猛然起身道。
“不錯。”
曹操起身走向府外,淡淡道:“這幾日玄德還是磨好兵刃,某會舉薦你為豫州牧,負責屯兵沛國。”
“喏。”
劉備躬身一禮。
“主公。”
“兄長。”
關羽,張飛等人激動萬分。
袁術稱帝,劉備要領兵前往沛國,無疑是他們收回徐州的機會。
“曹孟德。”
“真要去討逆嗎?”
劉備望著離去的背影。
不知為何,他總感覺曹操並未將他的韜光養晦放在心上。
府門之外。
許昌百姓行色匆匆。
曹操轉頭看了眼劉備府邸,搖頭嘆道:“雖未見寧有道,便能感受一股雄姿偉略的氣息,劉玄德不足與其並論。”
“主公。”
“此人亦不可留。”
郭嘉神情肅殺,說道:“寧有道此人,如驕陽皓月般不可直視,可也太過剛烈,而劉玄德能屈能伸,不失為大丈夫。”
“是嗎?”
曹操眉頭一揚道。
郭嘉頷首道:“此人心思太重,大奸似忠,大忠似奸!”
“不能殺啊。”
曹操眼中滿是忌憚道:“而今兗州強敵環伺,內部朝綱不穩,楊奉,董承之流時刻想要我等性命,若是真殺了他,豈不是與整個朝堂宣戰?”
“確實。”
郭嘉無奈一笑。
試探?
或許是吧。
劉備表現太過軟弱。
曹操有些意興闌珊,反而覺得不如寧辰來的坦蕩。
不過,袁術稱帝一事還是未能瞞住,十餘日時間傳得沸沸揚揚,各地諸侯為之所望。
江東。
丹陽郡。
大興,府中大堂。
眾文武齊聚,連四郡總兵都被召來。
“主公。”
張昭眼中滿是驚懼道:“這袁公路是不是瘋了,真以為拿著一塊玉石,就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了?”
“稱帝。”
“當真是瘋了。”
喬蕤,王朗等人亦是如此。
大興有稱王之實,不過並未顯露在世間。
加上去年有朝廷冊封興侯之鬧劇,反而將曾經匪患出身的過往掩蓋,可袁術憑什麼稱帝?
“咕咚。”
寧辰抿了口茶,翻看著軍議司奏文,淡淡道:“稱帝與大興無關,我們要做的便是收復兩郡。”
“喏。”
眾文武恭敬道。
“啪嗒。”
寧辰將奏文放在桌案上,沉聲道:“軍議司與兵部的奏文我已經看了,擇日便可以調集兵馬,先屯兵沿岸,觀測朝廷動向,看曹孟德是否會對汝南動兵,而後再議出兵一事。”
“喏。”
眾人恭敬道。
“子布。”
寧辰沉聲道:“吏部要做好官吏儲備,若是不夠兩郡官吏,可以從大興學府中擇優選取,不足者可以下放各郡縣中進行磨礪。”
“喏。”
張昭恭敬道。
寧辰再度道:“此次出征淮南,徵子敬為隨行軍師,江東軍政事暫由子布與公達協管,不決之事透過司天監發來軍中。”
“喏。”
魯肅,張昭,荀攸起身道。
“對了。”
寧辰目光掃過眾人,淡笑道:“此次出兵,徵呂蒙為隨軍主記,大興學府龐士元為糧草主記!”
“主公。”
魯肅蹙眉道:“呂子明尚且可以,龐士元年幼,恐難當重任!”
“歷練而已。”
寧辰搖了搖頭,調侃道:“不過是兩郡之地而已,先看看他們的才能,然後再以不足之處施教,方能成為都督一方的人才。”
“喏。”
眾人恭敬道。
“元儉。”
寧辰告誡道:“此次我出征在外,你留駐江東,一切以軍議司指令為主,若是敢忤逆軍令,軍法從事。”
“喏。”
廖化應喝道。
“暫時如此吧。”
寧辰擺了擺手,翻開呂蒙寫的軍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