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太史慈上前道:“閻象部曲全部陣亡,城內再無任何兵卒,不過他們徵募了不少百姓的存糧,所以有百姓……!”
“易子而食?”
寧辰轉頭而視道。
“是。”
太史慈低頭道。
寧辰眸子一冷,淡漠道:“從軍營中散發糧食,留下丹陽衛營駐守城池,讓百姓修繕城池,以工代賬,我們發兵壽春。”
“喏。”
太史慈應喝道。
“戰爭。”
“不止於沙場。”
寧辰轉身走向大營,心中多了幾分無奈。
大興前路不可阻,前進者生,後退者亡,這就是亂世,他只能保證大興治下的百姓不會出現易子而食的慘狀。
合肥淪陷。
閻象與五千兵卒與城同墟。
此舉為世人所欽佩,同時也讓無數人感慨寧辰的鐵血。
數日後。
丹陽總兵鄧當從歷陽而來。
而寧辰與太史慈也領軍發往壽春。
三月二十一。
閻象戰死的訊息傳入壽春。
陳紀,楊弘,袁渙等人物傷其類。
劉勳死了,金尚也死了,這次閻象更是與合肥同墟,等大興兵鋒抵至壽春之時,他們是否也會落得如此下場?
“急報。”
“汝南急報。”
這時,壽春守將陸勉衝入大殿。
“何處敗了?”
袁術舉著酒樽,自嘲而笑道。
“陛下。”
陸勉顫顫巍巍的舉起戰報,膽寒道:“曹操派遣曹仁為前軍,與討逆將軍孫伯符攻伐汝陰,張勳將軍與紀靈將軍戰死,李豐退守下蔡!”
“紀靈也走了。”
袁術整個人散去了精氣神。
“是。”
陸勉苦澀道。
袁術目光迷離的看著殿中文武,自嘲道:“朕的大將軍死了,陸勉你便是大仲的大將軍了。”
“陛下。”
陸勉惶恐不已。
時逢戰時,大將軍可是要上前線的啊!
連紀靈,閻象這等猛人都死了,他有何能與大興,兗州交戰。
“呵。”
“算了。”
袁術擺了擺手,悲涼道:“閻象與合肥同墟,寧有道數日之內將兵臨城下,爾等想逃便逃吧!”
“陛下。”
“主公。”
眾文武悲慼不已道。
“咕咚。”
袁術抿了口酒水,哀嘆道:“我終究不如袁本初那個庶子,你們可以前往冀州尋求他庇護!”
“陛下。”
眾人再度躬拜道。
“去吧。”
袁術擺了擺手,不再看這些文武。
從雄踞一方,到擊潰劉備,兵進兗州。
他這兩年意氣風發,手握傳國玉璽,自恃天命所歸。
可惜,稱帝不過旬月時間,三方大軍合力攻伐,偌大的勢力便土崩瓦解,各郡轄地也被蠶食殆盡!
亂世第一帝?為天下人恥笑啊!
“喏。”
眾文武躬身退出大殿。
淮水以南。
臨近壽春二十里處。
甘寧屯營而據,做好直面曹操的準備。
同時,太史慈的第三軍團也開朝壽春境內開赴,準備圍城之戰。
三月末。
壽春被大興所圍。
而寧辰則是領著大興衛出現在淮水河畔。
“嘩啦。”
寧辰攬起淮水搓了把面頰。
甘寧,徐庶,王虎,王嶽等人警惕的看向北岸。
淮水北岸。
曹操亦是在河畔攬起淮水。
郭嘉,曹仁,夏侯淵,典韋等人無不警惕。
唯獨孫策與程普,周瑜等人帶著滔天恨意,彷彿能越過五六百步寬的水面,將寧辰撕碎。
“曹司空。”
寧辰甩了甩手上的水跡。
“呵。”
曹操搖頭朗笑,說道:“緊趕疾行,還是不如你大興速度快,想必壽春已經被圍了吧!”
“不錯。”
寧辰接過王虎遞過來的絹布說道。
“可否一晤。”
曹操指著淮水中心問道。
“自無不可。”
寧辰眼中滿是平靜。
南北兩岸之地,相隔六百步水面。
固然看不清曹操的表情與大軍排布,但他也有足夠的自信在水面中心會晤這位當世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