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雄據江東,開局霸王之力

第85章 一日三策書,立第五軍團

兩日後。

王虎於天嶽山祭拜王猛後。

直接領著大興衛返回大興,並未去海昏告別。

凡天嶽山入江東軍者。

現在活著的不足五百,最低的都是軍中百夫長,帳內攢敵首十餘。

因為每一次大興征戰在外,這些人都是提著鋒矛,衝殺在最前面,只為了鑑證寧辰立江東軍時說的話。

縱使馬革裹屍,血肉歸塵,我們也將千古流傳。

這些年江東軍舊部越來越少,他只是不想看著周進死在夷州而已。

……

六月初。

吏部策書飛入豫章。

原靖安令,豫章郡丞杜雙,升任豫章太守。

原豫章太守周進,被調入大興吏部,以待備用。

一份普普通通的調令策書,並未在大興掀起什麼波瀾,因為很多人的目光並不在一郡之地。

可是,六部官吏卻明白周進入府的意義。

這是寧辰要下決心歸治夷州,乃至不惜呼叫周進這等手段強硬的太守作為備用。

此去夷州,天地廣闊。

酷吏刀鋒揚起之時,海域不可阻,夷人亦不可阻。

數日之後。

周進初至大興。

他還未來得及入城。

諸葛瑾一封策書,徵周進為軍議司後護軍,著配大興刀。

半個時辰後。

周進終於在軍議司帶領下踏入城內。

可是,又被兵部策書攔住去路,兵部表其為平海督,冊立第五軍團,募兵一萬以備待用。

臨近軍議司時。

吏部官吏持策書而來。

表周進為夷州刺史,開刺史府,可徵治中從事,別駕從事,功曹從事,薄曹從事,武猛從事等等屬官,即日撫鎮夷州!

不到一個時辰。

三份策書。

震驚了整個大興城。

無數百姓,學子,都在打聽周進其人。

有豫章學子,亦或者天嶽山五百學子高談闊論,講述著屬於江東軍的輝煌,更是有周進種種功績。

這時,他們才發現一介文官太守,竟然曾是悍勇殺敵的大興校尉。

一日三策書。

這是寧辰對周進的恩寵嗎?

不,只是在宣讀他過往的功績而已。

這三份策書,代表著他對治理夷州的期望。

同時也是一種命令,若治理不好夷州,周進辜負的不是他,也不是大興,而是一日三策書的殊榮。

軍議司。

大堂之中。

荀攸將兵符與大興刀奉上。

“鏗。”

周進抽出江東軍,咧嘴笑道:“好久不殺敵,亦好久不配刀了,都快忘了征戰沙場是什麼感覺!”

“呵呵。

荀攸捋了捋鬍子,淡笑道:“周將軍,主公親自為你選了兩位副手,負責協助你統帥第五軍團!”

“哦?”

周進瞳孔微微一凝。

“他們都在夷州。”

荀攸目光如炬,解釋道:“一位名為呂子明,是子敬的參軍,一位是第四軍團軍侯,名為賀公苗,等你前往夷州之時,可以用軍令徵召,主公對他們的厚望不比將軍少,還望將軍好生使用!”

“喏。”

周進應喝道。

“好了。”

荀攸沉聲道:“軍議司諸事暫且如此,兵部亦是如此,你要在八月之前入海前往夷州,至於刺史府的官吏,可前往吏部提取章程,凡儲備官吏,大興學府可以出仕的學子,皆可以徵召。”

“孔明?”

周進試探道。

“呵。”

荀攸,諸葛瑾,賈詡嘴角一抽。

諸葛亮可是寧辰被譽為周之呂尚的存在,怎麼可能讓周進徵召。

周進入府。

代表著夷州的鐵血歸治。

出軍議司後,他走了一趟吏部。

在儲備官吏與大興學府中徵募了刺史府屬官。

並且,以武猛從事為主,在各郡展開第五軍團的募兵。

五日後。

方才入了大興府。

王虎在前方領路,嘴角滿是掩不住的笑意。

“主公。”

周進進入大堂躬拜道。

“坐。”

寧辰翻看著從淮南而來的文書,沉聲道:“這些年,在豫章辛苦了,那是我們的初始之地,亦是百姓擁護所在,非常人不能治,哪怕是現在的杜雙,也是從咱天嶽山上下來的人!”

“末將曉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