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淮南一戰後,二人被收回了符傳,可自身對於戰場的功績,以及經驗,都是所有學子無法媲美的存在。
“恭喜。”
龐統,荀緝恭祝道。
一眾法學學子亦是作揖祝賀。
諸葛亮在大興學府可是名人,有諸葛瑾明珠在前,自身對於內政梳理也有莫大的見解。
不少人,都為之仰慕,自然不會嫉妒。
“拜辭諸位。”
諸葛亮作揖一禮,踏步朝公輸學學院而去。
時間不長。
大興符傳便響徹學府。
無數學子在談論諸葛亮受符傳一事。
公輸學院,匯聚了天下能工巧匠,為人稱道。
士農工商,這個時代的工匠地位並不算高,自從大興學府設立公輸學,便讓不少人為之奔赴。
“欽仲。”
諸葛亮持符傳而來,喊道:“你隨我前往吳郡渡口。”
“吳郡?”
李譔眼中滿是驚訝,說道:“孔明,難道你也要參與牽星術的研究了嗎?”
“牽星術?”
諸葛亮滿是茫然道。
李譔是益州梓潼人,曾是司馬徽的學生。
尹默更是司馬徽邀請的名家大儒,在大興學府為人師,李譔便隨之從益州而來,並在大興學府公輸學深造。
“是啊。”
李譔點了點頭,解釋道:“今日晌午,尹師讓公輸學學子前往吳郡渡口研究牽星術,關乎我大興夷州艦入海航行之事!”
“好吧。”
諸葛亮苦笑道:“我受大興符傳,負責對艦船攻伐利器的督造研發,故而也要前往吳郡渡口。”
“原來如此。”
李譔目光閃爍道:“此次我們牽星術的統籌是扶風馬德衡師兄,曲轅犁與水轉翻車就是在他帶領下新創推廣,你可以去找張奮師兄與蒲元師兄!”
“多謝。”
諸葛亮感激一禮。
他對公輸學只是瞭解與喜好。
入學學府之後,一直在內政梳理上深造,並不是很瞭解公輸學子,故而李譔對他的建議,極為有用。
一日之後。
公輸學學子大批在城外匯聚。
以馬鈞為首的牽星術研發學子有上百人。
而諸葛亮統籌的海風回回炮研發學子也有數十人。
這些學子心懷大志,意氣風發的登上車輿,在展望未來的同時,朝吳郡渡口出行而去。
為大興崛起而讀書。
大興的未來在他們手中。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寧辰對於他們的期盼,從來不止於治理民生,公輸學,醫學,兵學,亦可發出萬丈光芒,成為大興的中流砥柱。
大興城。
城樓之上。
司馬徽,龐德公等人目送車輿遠行。
“司業。”
尹默有些不捨道:“這些學子,年長者不足及冠,年幼者僅十五歲,就這樣前往波濤洶湧的海域為大興發力!”
“是啊。”
司馬徽負手而立道。
龐德公沉聲道:“此次隨行還有專利司的官吏,只要他們新造之物可用,便會被批准著書,永世流傳於歲月之中,學府百家爭鳴盡顯,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大興學子其誰!”
“不負年少。”
“不負大興。”
“天下誰人不識君。”
整座城樓,滿是大興學府師長的欣慰之言。
大興是萬萬百姓的大興,亦是萬千學子的大興,他們亦不悔當初的決定,奔赴而來授學天下。
大興府。
大堂之中。
荀攸提袖磨墨。
張昭,喬蕤等人鋪展旌旗
寧辰揮毫落筆,寫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好詞,好字。”
眾人眼中滿是敬畏與尊崇。
“王虎。”
寧辰收起筆鋒,沉聲道:“以大興衛快馬追上學子車輿,將這面旌旗送給他們,明年年初之時,我會親自前往吳郡渡口看望他們!
“喏。”
王虎小心翼翼的接過旌旗。
鐵騎出城。
大興衛旌旗飛揚。
屬於寄語旌旗招展在無數百姓與學子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