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荀攸再度道:“我們一致認為,可以在二月攻伐夷州,成為我們的屯兵地,而後收復臨海之城的東治,作為磨礪水師之用,同時也是為牽星術與夷州艦作一次試驗,八月攻伐交州,畢竟此戰關乎數萬將士的安全!”
“附議。
賈詡,劉曄,諸葛瑾沉聲道!
“可行。”
張昭等人斟酌道。
“可以。”
寧辰思忖再三,抬頭掃過眾人,說道:“征伐交州可能要一年之久,或許更長的時間,你們可有統帥人選。”
荀攸驚愕道:“主公不親征交州嗎?”
“是啊。”
張昭,劉曄等人也傻了。
大興凡涉及大戰,都是寧辰親征統籌。
此次攻伐交州,錨定荊南四郡,關乎大興未來,他們一直以為是寧辰統籌此戰,根本沒想過統帥人選。
“時間太久。”
寧辰搖了搖頭,神情凝重道:“而且若是親征交州,往返一次的時間也會出大問題,我若是不在大興,曹操,劉表一定會趁機用兵。”
“嗯。”
眾人陷入了沉默。
統御一州戰事,非才能出眾者不可。
甘寧,廖化,黃忠,潘璋,徐盛都是領軍大將,並不能作為統帥,軍議司中也只有魯肅可以擔當重任,可也要在淮南坐鎮。
“主公。”
荀攸抬頭道:“我願都督交州戰場!”
“不行。”
寧辰搖了搖頭,沉聲道:“公達你是穎川人士,根本受不住海上的奔波,而且交州不比江東與荊州,此戰另選!”
“主公。”
劉曄欲要請戰。
寧辰揮手止住,沉聲道:“公達,軍議司召回子敬,加表子義為兩郡都督,以大興符傳徵徐元直為都督參軍,龐士元為都督主簿。”
“喏。”
荀攸恭敬道。
寧辰再度道:“表西閣祭酒魯子敬為大興都督,位在軍諮祭酒之上,加交州刺史,統籌交州戰場,遷荀攸為兵部左侍郎。”
“喏。”
張昭,荀攸躬身應允。
魯肅退六部侍郎職,遷大興都督可為軍議司之首。
不過荀攸也遷左侍郎職,也算是平衡了軍議司與兵部的官職,不過魯肅的交州刺史與戰場統籌可謂簡在帝心。
“備戰吧。”
寧辰擺了擺手道。
“喏。”
眾文武躬身退出大堂。
“缺帥少將。”
寧辰看著眾人的背影嘆息。
前世,東吳四大都督交替接任,也是缺少統帥。
這一世大興治下人才濟濟,可是周瑜還在孫策麾下,而呂蒙,陸遜二人還在蟄伏,龐統,諸葛亮也年幼。
徐元直可用,可是並無大型戰場指揮的經驗,而且功績不足以服眾。
……
翌日。
天際大亮之時。
荀攸持大興符傳行至城南的一處院落。
“先生。”
徐庶開啟院門恭敬作揖。
荀攸目光落在院落中忙碌的婦人身上,笑道:“你母親在做早飯啊!”
徐庶點了點頭,恭敬道:“學府休沐,家中良田也不需要耕種,學生準備吃過早飯去抄錄一些書籍,賺取明年的學費!”
“元直。”
荀攸蹙眉道:“我記得征伐淮南時,軍議司與兵部對你多有賞賜啊!”
“是。”
徐庶斟上茶水,解釋道:“學生常年在學府修學,老母親難以耕田,故而請了力工,錢財還是多一些比較好!”
“呵。”
荀攸搖頭苦笑不已。
“先生。”
徐母踏入大堂,目光熠熠道:“可是主公要徵募我兒做事,元直必定不會拒絕,不然老婦打斷他的腿。”
“母親。”
徐庶頗為無奈道。
“元直。”
荀攸取出大興符傳,沉聲道:“大興要對交州用兵,故而子敬要從淮南抽調回來,表子義為兩郡都督,他深知用兵,卻難抵計謀,主公徵你為都督參軍,士元為都督主簿,你們二人對子義與淮南也熟悉,此去一定要守好兩郡!”
“喏。”
徐庶躬身接過符傳。
這一刻,他宛若一柄出鞘的利劍,欲要斬平天下。
“切忌。”
荀攸起身道:“你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子義守好兩郡,若是此事功成,你可能就不只是受符傳徵召,而是直接被徵入軍議司,至於士元還需磨礪深造!”
“學生謹記。”
徐庶以大禮拜謝道。
徵召徐庶,龐統。
這是寧辰不得已而為之。
荀攸,劉曄也可坐鎮淮南領兩郡都督。
不過,他們要在大興為征伐交州統籌後勤,這才以徐庶,龐統為輔佐,表太史慈為兩郡都督。
四日時間。
司天衛快馬渡江。
壽春。
都督府中。
太史慈,董襲二人齊至。
“都督。”
二人鏗鏘有力道。
魯肅頷首而應,指著司天衛道:“這是從大興而來的司天衛,負責傳遞軍議司策令,故而召你們前來。”
“子敬先生。”
司天衛呈上兩份策書道:“宣讀就不必了,我得儘快返回大興城!”
“也罷。”
魯肅欣然應允。
“告辭。”
司天衛轉身離開大堂。
太史慈望其背影,蹙眉道:“曹操征伐南陽,呂布征伐沛國,莫不是主公想讓我等在淮南出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