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
魯肅笑著開啟策書。
頃刻間,大堂彷彿沉寂了無盡歲月。
“都督。”
董襲焦急道:“可是戰令。”
“不是。”
魯肅深吸了口氣,朝大興方向躬拜道:“我本臨淮一富商,蒙主公看重,如今安能承此殊榮啊!”
“嗯?”
太史慈,董襲一臉茫然。
“子義。”
魯肅遞上另外一封策書,鄭重道:“我被調回大興,遷任大興都督,加交州刺史,負責總攬交州戰場,你加表兩郡都督,徵徐庶,龐統入府,切忌要守好兩郡,不可失一寸之土!”
“喏。”
太史慈倒吸了口冷氣。
這一刻,連董襲這個淮南總兵都不淡定了。
大興都督,其意極為明顯,凌駕於荀攸這個軍諮祭酒之上,都督大興四大軍團,兩大衛營,何止殊榮二字!
“切忌。”
魯肅再度鄭重道。
“都督放心。”
太史慈目光兇戾道:“今日兩郡如何,待交州歸治大興之日,兩郡還是如何,若失一寸山河,子義提頭去見面主公!”
“好。”
魯肅頷首而應。
這一次,他是託付兩郡於太史慈。
而他自己則是被寧辰託付了大興的未來。
不管是淮南兩郡,亦或者交州戰場,都是大興必爭之地。
當日下午。
魯肅收拾行囊朝渡口而行。
臨近年關,二月便要讓戰艦入海,他沒有時間拖延了。
與此同時,徐庶,龐統二人也踏上了淮南大地,騎乘戰馬朝著壽春而行。
十一月下旬。
距離年關不足六日。
魯肅前往吏部述職,辭去兵部左侍郎職。
一封自豫州而來的密報,也在快馬加持下叩開大興府門。
“主公。”
王嶽匆匆入府道。
“何事?”
寧辰停止對魯肅的安排,詢問道。
“沛國急報。”
王嶽深吸了口氣,恭敬道:“劉玄德於泗水河畔戰敗於呂布,其麾下部將糜芳被高順斬殺,糜竺,簡雍二人被俘,劉備只在關張二人統帥的數十騎護衛下逃往兗州!”
“嘶。”
“敗如此之快?”
左側席位,魯肅驚悚起身道。
“是。”
王嶽無比篤定道:“此戰初定,司天衛便快馬傳來大興,司空府校事曹恐怕還需數日才能收到劉備敗逃的訊息!”
“南陽如何?”
寧辰眉頭緊皺道。
王嶽細思之下,恭敬道:“昨日傳來訊息,張繡還在死守宛城,黃祖依舊按兵不動,劉表正在讓劉磐整飭步卒馳援!”
“遲了。”
“劉表太遲了。”
寧辰凝視南陽方向,沉聲道:“在他表張繡為騎都尉,壓制黃祖之時,此戰就註定大敗!”
“為何?”
魯肅有些不解道。
寧辰沉聲道:“曹操初征宛城時,劉表傳訊黃祖回返南陽,卻不是讓駐守新野的張碩直接支援張繡,這說明劉表從心底已經將黃祖排斥於荊州核心之外,撕破了他們遮掩已久的矛盾,黃祖就是用荊州這次大敗來告訴劉表,沒有江夏大軍,荊州守不住門戶。”
“喏。”
魯肅恍然大悟道。
寧辰看向王嶽道:“繼續關注南陽戰場,戰後細節也不能放過,這是我們攻伐荊州的關鍵所在!”
“喏。”
王嶽躬身退出大堂。
魯肅深吸了口氣,恭敬道:“主公,此次都督交州,肅恐怕難當大任!”
“舍你其誰。”
寧辰只用四個字回答。
“不辱使命。”
“大興必勝。”
魯肅起身決然一禮。
若拿不下交州,他將辜負所有人的厚望。
同時,也斷絕了大興對外擴張的步伐,只能枯守這江東四郡之地。
“嗯。”
寧辰揮了揮衣袖,沉聲道:“你去軍議司述職,而後與公達,文和他們交接一下徵交州的戰略章程,此次出征可以帶著呂子明,我對此人寄予厚望,日後或許也能與你一般,都督一方軍政事!”
“哦?”
魯肅微微一驚。
他知曉寧辰看著呂蒙,卻沒想到如此重視。
“子敬。”
寧辰略微沉默,說道:“大興兵學學子還未成長起來,軍議司缺帥少將,日後我們想要一爭天下,必須依江東,交州,荊州,益州作為大後方,這些地方全部要佈下重兵,無可用帥才不行,故而要多加培養,適當可以讓其積累功績,在軍中立下威望!”
“喏。”
魯肅瞳孔一縮。
顯然,寧辰已經有了平定天下的大計。
可惜現在大興還太過孱弱,需要多多培養能臣武將才是。
“去吧。”
寧辰擺了擺手道。
“喏。”
魯肅躬身退出大堂。
“時間。”
“大興需要時間。”
寧辰坐在上位,眼中滿是堅定。
培養官吏,安撫民生,培養將領,發展疆土。
這是大興所需的時間,所以他需要步步領先於天下諸侯。
不然日後讓曹操在中原做大,再勝了袁本初後,大興還未發展起來,就真的終生無望平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