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
江東。
丹陽,大興城前。
張昭,荀攸等人迎寧辰入城。
“主公……”
荀攸邊走邊說道:“漢升將軍已經開始從阜陵撤軍,四郡總兵已經調回各郡駐守,幾方戰場的功績也匯總在軍議司!”
“是嗎?”
寧辰在府門前駐足道。
“是。”
荀攸再度道:“軍議司與兵部已經在各郡挑選善戰之人,準備在廬江,淮南設立衛營!”
“不必了。”
寧辰揮手踏入府門之中。
“不必了?”
荀攸當場愣在原地。
諸葛瑾,劉曄等人也是極其茫然。
“公達。”
張昭邊走邊問道:“你軍議司匯總戰報,難道是四郡總兵在淮南之戰中出了差錯嗎?”
“沒有啊。”
荀攸細思回答道。
“不用猜了。”
寧辰踏入大堂,接過小喬遞上的茶水,痛飲道:“衛營需要設立,只不過不需要在各郡設立了!”
“不解。”
荀攸苦笑不已道。
“坐。”
寧辰目光掃過眾人,掀袍坐在主位道:“以前在四郡設立衛營,是因為大興初治江東,而且淮南有袁術雄踞!”
“喏。”
荀攸恍然大悟道。
寧辰從王嶽手中接過一份文書,沉聲道:“班師路上,我檢視了一下功績簿,鄧當此戰敢為先,徵入軍議司為領軍都尉,擢升為江東總兵,併入吳郡衛營,合兵馬一萬!”
“喏。”
荀攸恭敬道。
寧辰再度道:“董襲擢升為軍議司中領軍,位在領軍都尉之上,護軍之下,擇日調淮南總兵,併入豫章衛營,合兵馬一萬!”
“喏。”
荀攸眉頭一皺。
董襲未曾參戰,卻調入淮南為將?
如此賞罰與擢升,他確實有些茫然不解了。
“咕咚。”
寧辰抿了口茶水,沉聲道:“徵徐盛,潘璋為軍議司領軍都尉,以備戰時領軍之用!”
“喏。”
荀攸眉頭狂跳。
顯然,軍議司已經在儲備武將。
這幾乎是另外一場大戰的沉寂儲備期。
“子敬。”
寧辰思索再三,說道:“各軍功績賞賜,軍議司與兵部擇日商量出章程,大興固然沒有冊封之權,可以虛封為主,食邑換為糧草,金銀等等!”
“喏。
荀攸躬身應允。
“對了。”
寧辰沉聲道:“明日將此次陣亡將士錄簿與撫卹冊呈上,我要仔細查驗,誰若是敢貪墨撫卹,別怪司天監繡刀銳利。”
“喏。”
荀攸再度應允。
寧辰揉了揉眉心,說道:“六部拿出治理兩郡的章程,暫時如此,其他事情隔日再議!”
“喏。”
眾人躬身退出大堂。
“主公。”
王嶽見眾人退避,這才恭敬道:“入城之時,司天監密報,曹操對南陽動兵了,而黃祖也收到州牧府詔令,馳援南陽,不過恐怕有些晚了。”
“再探。”
寧辰瞳孔頓時一縮。
宛城,關乎的不只是許昌安危。
南陽地界與廬江接壤,若是被曹操拿下,大興不免有些被動。
曹操攻南陽。
這件事被寧辰的重視。
不過,他也忙碌於大興內政的處理。
大興在淮南大捷,收復兩郡之地,江東四郡百姓為之喝彩。
四郡總兵整合,董襲遣調淮南,而鄧當也整合了吳郡衛營,舉兵一萬駐守在彭澤一帶。
一方面駐守江東,也在防備江夏大軍。
五月末。
軍議司議事。
寧辰將幾本撫卹冊丟在桌案之上。
“主公。”
荀攸等人面色一變。
“公達。”
“子瑜。”
“子揚。”
寧辰目光掃過三人,沉聲道:“你們都是我寄予厚望之人,內參六部,外參軍議司,此次撫卹太讓人失望了。”
“主公。”
荀攸苦笑道:“這份撫卹,縱觀古今前所未有啊!”
“是啊。”
諸葛瑾,劉曄亦是無奈。
撫卹問題,皆是軍議司與戶部,兵部敲定,確實當世最高了。
“咕咚。”
寧辰抿了口茶,沉聲道:“陣亡將士,撫卹一次發清,他們的遺孀孤子,耄耋父母怎麼辦?”
荀攸深吸了口氣,說道:“主公,撫卹已經超出預估了。”
“好了。”
寧辰揮手止住,沉聲道:“工部在各郡縣建立了不少工坊,有織布,絲綢,造紙等等,可以優先招募英烈家譽,其子嗣只要能升入大學府,也全部免除學費,你們與工部,大興司業商議。”
“喏。”
三人應喝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