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家老宅的廂房外,王旭帶著兩個精幹的安保人員,如同門神般杵在陰影裡,目光銳利地掃視著庭院每一個角落。
夜風拂過簷角,帶來遠處平江河的潮溼水汽。
廂房內,洛長河服了安神藥,呼吸平穩地沉睡著。
床頭櫃上,秦嶼送來的那包“安神茶”靜靜躺著,無人觸碰。
正廳裡燈火通明,氣氛卻與昨夜截然不同。
絕望被一種破釜沉舟的銳氣取代。
工作臺前,葉知微大師成了絕對的核心,她將那幾卷被徐家動了手腳的頂級異色繡線鋪開,指尖捻起一根,對著燈光仔細審視。
原本應流轉如液態寶石的絲線,此刻像蒙了塵,固色不均處甚至有些發脆。
“底子傷了,強求流光溢彩已不可能。”
葉知微聲音沉穩,帶著看透本質的冷靜:“但絲骨未損,韌勁猶在。”
她看向圍攏過來的洛清漪和幾位資深繡娘:“清漪,取洛家壓箱底的‘老棕絲’和‘秋香色’基礎線來,還有,備好‘疊絲錯彩’的十八稜針。”
洛清漪精神一振,立刻去取。
那“老棕絲”色澤沉鬱如古木,“秋香色”則帶著歷經歲月沉澱的溫潤黃調,都是最傳統、甚至有些“過時”的基礎絲線。
葉知微大師拿起一枚特製的、稜角分明的十八稜繡針,眼神專注如雕琢璞玉。
“疊絲錯彩。”
她一邊穿針引線,一邊沉聲講解:“非取巧,乃取‘拙’,以多層基礎色線疊加,借針腳走向與絲線交錯的微小角度差,利用光線折射,營造視覺上的‘偽異色’與‘偽流光’,效果雖不如頂級異色絲線通透華麗,卻勝在厚重古樸,有沉澱感。”
她的手指開始動作,針尖帶著老棕絲刺入素白傘面胚布,並非平鋪直敘,而是以一種獨特的韻律走針。
緊接著,秋香色絲線以微妙的角度疊壓上去,針腳走向與底層棕絲形成巧妙的錯位。
燈光下,兩種看似普通的絲線交疊處,竟隱隱折射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潤內斂的琥珀色光澤,
雖不耀眼,卻如陳年美酒,醇厚醉人。
“妙啊!”一位老繡娘忍不住低呼,“葉大師這‘偽流光’竟有種返璞歸真的古意!”
洛清漪看得目不轉睛,心中的焦慮被這神奇的針法一點點撫平。
她立刻拿起針線,跟著葉知微的手法嘗試起來。
幾位繡娘也紛紛動手,工作臺上很快響起一片細密而富有韻律的走針聲。
沈星河蹲在角落,平板電腦的光映著他亢奮的臉。他飛快地調整著光源程式引數:“降低冷光亮度30%,色溫調暖,增加柔光漫反射,對對對,配合這種‘古拙’質感,光影要朦朧,要溫潤,像透過毛玻璃看燭火,遠哥,您看這樣行不行?”
他把調整後的模擬效果圖投射到牆上。
只見虛擬的傘面在柔和暖光下緩緩旋轉,葉知微和洛清漪繡出的那片“琥珀流光”區域,在光影渲染下,呈現出一種溫潤堅韌的獨特美感,彷彿承載了千年的故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