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諫成聖下,大明死諫官!

第60章 陳子寧作答沒毛病,他黃子澄算什麼東西?

而這些會作答計程車子裡,有的人其實是此前科舉已落榜,本應失去洪武四年的科舉機會……畢竟歷史四年就已經關閉科舉了。

他們這些人是在洪武十幾年才中舉,甚至在未來都成為了舉重若輕的歷史名人!

例如……

剛剛發覺問題計程車子,他正是未來洪武時期的兵部尚書陳子寧,位洪武十八年以貢士身份參加殿試,高中一甲第二名,官至御史大夫,屬於大明當時的最高檢察官。

他的下場也並不好,靖難之役後拒絕投降朱棣,慷慨就義,家族被滅。

但素有剛直敢言、忠貞不屈的美稱。

這樣的人,他是在認真思考後,寫出了他的答案。

“設若吾是那受命小官,敵我懸殊至此……當如何破此死局?”

他臉上出現了一副正義之色,也是完全不避諱的寫下自己的真實想法。

只見——

“陛下、考官大人明鑑!臣非不知敢字之重,然百人血肉之軀,難敵萬軍鐵騎,此敢當轉為智,非魯莽前驅!”

“臣之首務,非思如何擊破,而是急尋能擊破敵寇之人!當星夜馳騁,訪周邊州郡通曉兵法的宿將賢才!或借朝廷聲威,或施權宜之計,延其入幕,委以重任!同時,火速詳陳敵眾我寡、形勢艱危之實情,飛騎入京,懇請陛下速遣大將精兵馳援!聚才、求援、固守、待變,方是‘破局’唯一生門!非臣畏死,實乃盡忠務本之道!”

再說的簡單點,這傢伙也寫了詳細的過程。

“受命平叛,臣敢!然戰非兒戲,知己之短尤勝逞匹夫之勇!叛王恃強,臣勢孤微。”

“為將者,首在‘知人善任’,首在‘務實求援’!當傾盡全力,徵召轄境及鄰境熟悉兵事之將才,以朝廷大義感召,委以實權重任,共商破敵!並即刻奏報天聽,詳陳敵眾我寡之勢、地理險要之形,懇降詔旨遣良將勁旅速援!”

“臣則竭盡所能,籌措糧秣,安撫民心,厲行堅壁,以待王師!此非畏縮,乃為不負陛下託付、不負疆土黎民之策!唯清醒自知者,能行克敵保國之事!亦……死而後己!”

說的大白話一點,哥們幾斤幾兩那是相當清楚,敢與不敢是我身為朝廷命官的骨氣,但是打仗不是我這種官員能擺平的,自然要和專業的下屬商量,要及時和朝廷溝通,要彙集兵馬才可打破敵軍,要和專業人士一起……但也不怕死!

直至這日的考核結束,唯獨這張試卷,無論是朱元璋、朱標,還是檢視抄錄試卷的葉言,那一刻都是連連點頭稱讚。

“好好好!這才是咱大明的臣子,這乃重實務之人言也!”

此乃老朱最高評價!

葉言相對也是看的微笑,不虧是署名陳子寧之人,這才是有能力的官員吶。

當然了,也不都是這般懂自己幾斤幾兩,懂葉言考題的實際是什麼計程車子。

朱標陪著老朱審閱,某一刻,突然間發現了無比有趣的一張試卷。

而這份嘛……

“父皇,這位叫黃子澄計程車子,寫的倒是有點意思。”

“哦?”老朱立馬放下陳子寧的卷子,幾步走來,“咱倒要看看,有意思的是何等樣子。”

映入眼簾的是——

時間回到上午。

黃子澄一直覺得什麼革新科舉都是多此一舉,但他聽家裡長輩說,洪武四年的科舉本就可能被取消,全因哪李魁、葉言摻和,兩個言官導致了科舉的變味和持續。

“哼,只是這等題而已……寫!”

他是眼睛一轉,腦海中立馬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而且……能成為未來朱允炆這建文帝最倚重的謀臣,官至太常寺卿的他可一點都不傻。

編一個獲勝?

“絕不能那般做,也不能凸顯自己能力不足的缺點。”

抱著這種想法,黃子澄寫下的東西壓根就和其他人不同到了極致,或者說……是投機之輩才有的答案吧?

“學生尚不精通軍事,強上陣只徒增傷亡,有負聖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