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旅本來是不裝備主戰坦克的,該型部隊的重武器最多就是“豹”-2型(原型TAM)輕型坦克加上空降型的步兵戰車。
因為運輸機載重極其有限,所謂的重武器也都是皮薄餡大、一打就穿的玩意。
想增強防禦也容易,下了飛機之後,再給坦克插上鋼板,外殼就預留了大量卡槽。
空運輕型坦克就只能這麼幹,否則那就是移動的鐵皮火炮,僅此而已。
但是現在就不用那麼麻煩了,開啟了戰備倉庫之後,空降旅也有了真正的主戰裝備。
優先順序還是海軍陸戰旅,人家本來就是地面重灌單位,但隸屬於海軍。
基於手頭上的裝備填補一下,挑剩下的就都給空降旅了。
原本波羅堡與津門(里加)各駐紮著一個陸戰旅,這次只調動了駐紮津門的第五陸戰旅。
該旅也是從前線退下來休整的,索性按照規定,無須將裝備也帶回來。
否則前線主戰裝備損失並不算低,其妥善率最多也就維持在40-50%的水平。
沒戰備倉庫的話,只相當於有半個旅有野戰突擊能力。
運輸是走公路,兩軍交鋒時,那就是純粹的野戰。
在農田、森林、荒地,甚至沼澤邊緣直接開打,越是爛地,變成戰場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為大明空軍的優勢太大,很多敵人都害怕躲城市在被地毯式轟炸給一波帶走了。
如今空軍主力在中東、遠東、北美等地,西歐這邊留守的只是二三線部隊。
想搞個百機轟炸都困難,更別說震撼無比的千機轟炸了。
進入導彈時代之後,戰略轟炸機的地位也隨之下降了。
沒有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最多在外圍發射巡航導彈,僅此而已。
由於遇襲的是畿輔地區,軍方對於使用轟炸機慎之又慎,投入作戰的都是戰鬥機、攻擊機、直升機。
想發射巡航導彈的話,直接使用相對便宜的發射車就行了,還省著耗損昂貴的戰略轟炸機了。
第四天清晨,當敵人準備重整旗鼓,繼續進攻明思克前,上千枚飛火流星便呼嘯而至。
9K33-1T防空車所攜帶的防空導彈打打戰鬥機還可以,攔截戰術導彈就勉為其難了。
為了敲掉敵人的防空武器,戰術導彈先行落地,遠端火箭彈接踵而至,最後是巡航導彈收尾。
一連串的爆炸過後,目標區域遍地彈坑,敵軍防空部隊的囂張氣焰直接被掐滅,現場幾乎找不出來一輛完好無損的防空車。
稍後,近百架F-16型戰鬥機掛載空對地導彈又洗了一波地,它們的獵物是2T-Stalker履帶式戰車。
這種戰車裝備了雙聯裝9K38針式防空導彈,也具備一定的防空能力,明軍戰機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擊落。
大明帝國的飛機工廠透過研究所的逆向研發,已經吃透了KF-16初期型,完全可以生產出戰鬥力相當於F-16A/B的仿製品。
造出F-16C/D也就是最近兩年的事情,三年之內可以大批次生產,升級到F-16E/F倒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俄國禮包裡有蘇27與米格-29,英國禮包裡有颱風與狂風,西班牙禮包裡有颱風,印度禮包裡有光輝。
同樣是戰機,KF-16的維護難度與使用成本低於雙發戰鬥機,其戰鬥力卻遠遠高於三哥家的光輝。
屬於價效比最高一款的戰鬥機,海軍喜歡雙髮型號,因為害怕單發戰機熄火,雙髮型號更為可靠。
故而空軍對其大批次採購,尤其是在內陸日常巡邏或者對地打擊,經濟性首屈一指,算是不二之選了。
FA-50戰鬥教練機如果只負責訓練飛行員的話,成本很高,因為航電系統非常先進,空軍並不願意花大價錢裝備高階教練機。
未來的吞金怪獸,包括預警機、反潛巡邏機、電子戰飛機、隱身戰鬥機、重型直升機,連戰略轟炸機都不在其列。
訓練用普通的自產教練機就行了,達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坐進雙座版F-16裡了,這不比飛FA-50刺激多了?
空軍原來還打算研製新一代重型戰機,隨著KF-21的出現,該專案也就變成了以KF-21為基礎的全隱身、內建彈艙的放大版。
看到KF-21的外形,某皇帝都想笑,遠觀起來好像隱身,仔細一看導彈都掛在外面。
外形向F-22靠攏,半埋掛載武器的模式卻類似於“狂風”。
自稱五代機,其實還是四代機,堪稱“空中四不像”。
收拾進攻明思克的敵人,不需要KF-21,與在這裡損失,不如直接送到主要戰場去。
等到2T-Stalker履帶式戰車損失慘重之後,這股敵軍就算是失去了防空能力了。
雖然機關炮也能對空射擊,但也只能打打直升機罷了。
面對超音速的戰鬥機,倖存下來的爬蟲們除了四處躲藏,就是白白捱打。
相對笨拙的Volat-V2輪式裝甲步兵戰車與BTR-70MB1輪式裝甲步兵戰車一輛接一輛的被炸翻摧毀。
“凱門鱷”輪式裝甲偵察車則在利用其高機動性在四處亂竄,而Polonez-M遠端火箭炮在剛才的第一輪打擊後就所剩無幾了。
這些天的消耗戰加上剛才的三板斧之後,令叛軍原本近兩千輛裝甲車輛的龐大陣容,如今只剩下大約五百輛左右,幾乎被摧毀了四分之三。
意識到大事不好的爬蟲們立刻選擇掉頭跑路,它們已經對自身的處境很清楚了,留在原地就是等死。
原本還想再努努力就能攻下眼前這座大城市,實際上這就是對方的誘餌而已。
某皇帝的戰術就是利用明思克來吸引叛軍的注意力,防止它們破壞周邊的其他城市。
都城的守軍不能表現的過於強勢,也不能太孱弱,其戰鬥力要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欲拒還迎!
這個戰術對後方守備隊來說很罕見,因為出現叛軍的第一時間就是要竭盡所能,迅速將其消滅乾淨。
但在前線,尤其是敵強我弱,我方援軍尚在馳援的路上的時候,那就必須發揮魚餌戰術的特點了。
你就算二絲不掛的在陣地上跳舞,只要能吸引住當面之敵,那就算是立功表現。
大明王師之所以屢戰屢勝,原因之一就是啥戰術都能用。
要不要臉並不重要,只要能獲勝就行。
功利型戰爭就是這樣,要裡子不要面子。
某皇帝認為,光榮的慘敗不如無恥的大勝!
所以現在萬事俱備之後,大明王師調集優勢兵力,在明思克南部地區打一場殲滅戰,力爭一戰而定。
海軍陸戰第5旅與空降兵第3旅自西而來,第7裝甲旅、第8機步旅和第31摩步旅從莫斯科南下。
從德州、波州、法州馳援而來的第16裝甲旅、第31摩步旅、第68摩步旅,則堵死了叛軍難逃的通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