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剛到劉宅門口,劉韙早已率領全家恭迎上來。
劉母著絳色深衣立於左側,劉明則恭敬站在父母身後。
二十餘名僕從分列甬道兩側。
早在前一天下午,劉韙便下令將宅院、走廊等處細細清掃過。
使得精心打掃的宅院纖塵不染,連廊柱上的漆色都映著發亮。
此刻望去,處處乾淨整潔,不見半分塵垢。
這份細緻周到,讓老者心中先添了幾分好感——
顯然,劉家是真心實意地敬他,既有面上的禮遇,更有骨子裡的尊重。
劉韙上前三步,行標準揖禮,語氣恭敬“歡迎青山先生,您大駕光臨,真是讓寒舍蓬蓽生輝。”
老者臉上露出溫和笑意,亦拱手回禮:“劉家主客氣了。
老夫此番前來的用意,想來劉家主已然知曉。”
“已知曉。先生,請,進屋詳談。”
一行人隨即移步正堂大廳。
落座時,劉韙特意將右側主位讓給老者,自己則坐在左側客位。
要知三國時期主流尊卑觀念以右為尊,劉韙身為一家之主,卻甘願居左,足見對老者的敬重絕非虛禮。
待管家福伯奉上香茗,老者輕抿一口後,正色道“老朽收徒向來嚴謹,今日需先考校令郎一二。
若能透過,方可正式拜師。”
劉韙聞言,略顯忐忑說道“犬子年幼,若有答得不妥之處,還望先生海涵。”
他心中暗想,能得大儒垂青已是萬幸,考校之事自是應當。
而李義山心中卻另有一番思量:他此行正是要看看這個身負紫薇命格的孩子,究竟有何等過人之處。
劉韙將劉明引至老者身前,溫聲道“明兒,還不快拜見青山先生。”
劉明整了整衣冠,恭敬地行了一個標準的揖禮“小子劉明,拜見青山先生。”聲音清朗,舉止得體。
李義山仔細打量著眼前這個八歲的孩童,只見他:
劍眉斜飛入鬢,雙目炯炯有神。
面容如玉般溫潤,卻又不失英氣。
身姿挺拔如松,自有一番氣度。
劉明雖也悄悄觀察著這位未來的師父,但始終保持著得體的儀態。
這般年紀就能做到不卑不亢,進退有度,讓李義山心中暗自稱奇。
“好一個俊秀少年!”李義山撫須微笑,眼中流露出讚賞之色。
這般品貌氣度,已遠勝尋常孩童,更難得的是那份從容自若的氣度,實屬罕見。
李義山輕撫長鬚,正色道:“老夫設下三關考校於你。”
他伸出三根手指,徐徐道來“第一關,算術之道。老夫要看看你的邏輯推演與數理應用之能。”
稍作停頓,又豎起第二根手指“第二關,經義之辨。且看你能否通曉聖賢典籍的真義。”
最後,第三根手指豎起時,眼中精光一閃“第三關,問問你心中志向”
劉韙在一旁聽得暗自心驚。
這三關考校,分明是要考出一個通曉數理、精通典籍、善謀能斷的全才之資。
他不由為愛子捏了把汗。
按《禮記・內則》所載:“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