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召喚之帝途霸業

第22章 戲志才現身,黃巾出擊

但此刻,他們卻能暫時共存,甚至形成微妙的聯盟,核心癥結無他,唯有“利益”二字在暗中驅動。

那就是以顛覆漢室為旗幟的利益。

六國後裔雖對贏氏懷有刻骨舊怨,但卻更清楚眼前的首要威脅是漢室的統治。

為了推翻大漢這一共同目標,他們不得不將世代積累的仇恨暫且壓在心底。

而贏氏一族能被六國容忍,更關鍵的是其深厚底蘊帶來的威懾力——

族中那位合道境強者,以及系統植入的那位帝級猛將贏勾,他們構成了難以忽視的實力籌碼。

這等力量,既是六國不敢輕易翻臉的忌憚,也是聯手反漢時不可或缺的助力。

畢竟,若在反漢大計尚未展開時,便因舊怨自相殘殺,無疑是自斷臂膀。

就像一群即將面對猛虎的獵手,若先在獵場內互相撕咬、掛彩流血,最終只會被猛虎逐個吞噬。

推翻大漢才是眼下最迫切的要務,內鬥的代價太過沉重,純屬得不償失。

於是,六國與贏氏達成了脆弱的平衡:暫時握手言和,甚至在必要時,由六國後裔出面打掩護,為這支曾是“天下公敵”的贏氏勢力遮掩行跡。

所有的妥協與退讓,都只為在推翻漢室的棋局中,先攥緊手中的棋子。

至於棋局終了後,舊怨是否會重新爆發,那便是後話了。

兗州·陳留郡·濟陽縣

黃巾中軍大帳內。

張角端坐主位,身為黃巾主帥,他目光掃過帳內眾人。

項燕、項羽等六國勢力的領頭者皆在此列。

畢竟當初約定共擊漢廷,此番第一波攻勢,各方需合力推進。

放眼整個黃巾與六國陣營,能統帥數十萬大軍的主帥屈指可數:項燕、項羽、趙奢、黃巢、蒙驁。

而此刻帳內,僅有項燕、項羽、黃巢三人。

單看趙雍、蒙驁未在場,便可知六國後裔各自心懷盤算。

趙奢更是和蒙驁一樣被主公趙雍留在後方,專注於為自家勢力攻城掠地,擴張根基。

張角打破沉默,沉聲道:“此次是我等聯手後的第一波攻勢,務必求勝。諸位有何良策,儘可直言。”

帳內稍作議論,很快定下主帥人選:“此次主將為項燕,副將為黃巢。”

這是眾人商議後的結果。

能獨立統帥數萬大軍的,帳中唯有此二人。

項燕的統帥能力更勝黃巢一籌,故為主帥;黃巢經驗豐富,堪當副將。

至於張角與項羽,前者雖能定奪大局,卻無統兵之能,後者勇猛無雙,純純當作猛將,偶爾客串騎兵統帥。

項燕起身拱手,沉聲道:“既承諸位信任,燕定當竭力。

陳留乃兗州咽喉,若能拿下,可東逼徐州、西脅洛陽。

依我之見,當分三路進軍:

一路佯攻酸棗,牽制洛陽方向的援軍,避免主力攻堅時被包抄

二路奇襲雍丘,可切斷陳留與兗州東部的聯絡,尤其是糧道,動搖守軍後勤

第三路我與黃巢將軍親率主力,直取陳留城!”

陳留作為兗州西南部樞紐,西距洛陽僅200餘公里,且透過“成皋道”可直抵洛陽盆地,是關東勢力西進洛陽的必經跳板。

歷史上,關東聯軍討董卓(190年)、曹操迎獻帝(196年)均以陳留為基地威脅洛陽,可見“拿下陳留可西脅洛陽”的戰略思路符合地理規律。

黃巢雖對副將之位略有芥蒂,但見項燕計策穩妥,亦抱拳道:“願聽項將軍調遣。”

項羽按劍而立,甕聲甕氣地說道:“某隻需一支精兵,打頭陣便是!”

張角頷首道:“便依項將軍之計。此戰若勝,兗州腹地可定,我等便有了與漢廷分庭抗禮的根基。”

帳內諸人各領任務,很快散去準備。

陳留郡的夜空下,一場決定兗州歸屬的大戰,已在悄然醞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