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東道主的蔡邕緩步走到堂中,清了清嗓子開始主持:“諸位賢才雅士,今日承蒙撥冗蒞臨,邕不勝榮幸。
此次詩會,旨在弘揚文脈、傳承漢風,而今日的創作主題,便是‘戰爭’望諸位能以筆為戈,書寫我大漢將士的鐵血豪情,揚我大漢國威!”
他頓了頓,抬手示意兩側端坐的幾位老者:“此次評鑑,將由盧公(盧植)、青山先生、司徒陳公(陳耽)等幾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共同執掌,還望諸位盡情揮灑才思。”
話音落定,早有僕役奉上筆墨紙硯。
眾士子聞言皆是精神一振,或凝眉沉思,或提筆疾書,一時間廳內只剩筆尖劃過宣紙的沙沙聲。
待眾人陸續寫完,僕役們小心翼翼地將詩作收齊,呈到蔡邕等幾位評鑑者面前。
蔡邕與盧植等人傳閱著詩作,不時低聲交流幾句。
忽然,盧植手中的一張詩箋讓他眼前一亮,忍不住撫掌讚歎:“這一首意境絕佳,氣勢更是磅礴!”
眾人紛紛側目,只見那紙上寫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好一個‘古來征戰幾人回’!”
盧植越念越是激昂,“短短四句,既寫盡了沙場的豪邁與蒼涼,又道盡了將士們的慷慨與悲壯,於灑脫中見風骨,於悲壯中顯豪情,當真是神來之筆!”
蔡邕湊近一看,亦是頷首不已:“此詩用語質樸卻意境深遠,寥寥數語便勾勒出邊塞風情與將士心境,難得的是那份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豁達,確是佳作。”
眾人一看署名是劉明,立馬知道了這是誰,這是李義山的徒弟。
蔡邕則是把抉擇好的上等詩詞唸了起來,第一名是劉明的《涼州詞》
沒錯,這首驚豔全場的詩作,正是劉明“抄襲”了後世王翰的名作。
他在心中默默道了聲抱歉。
畢竟華夏五千年沉澱的唐詩宋詞元曲,放到這時代,九成九都是稀罕物。
【叮,宿主魅力+2,憑藉詩作及蔡邕的宣揚,宿主之名已在洛陽士林中初步傳開】
評鑑結果很快揭曉:劉明的詩作拔得頭籌,曹操的《漢威》位列第二,袁紹的《徵軍行》居第三,而袁術的作品只排到第四。
看到名次的那一刻,袁術的臉“唰”地一下綠了,死死攥著拳頭,眼底滿是不甘與怨懟。
周圍計程車子們聽到“劉明”這個陌生名字,皆是一臉茫然:“此何人也?竟能壓過曹袁倆家的公子?”
蔡邕見狀,朗聲解釋道:“諸位有所不知,劉明乃是青山先生的高徒。”
他一邊說著,一邊不動聲色地為劉明造勢。
既是惜才,也是因為老友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存著幾分想撮合他與自家女兒蔡琰的心思,畢竟在古代女生很早嫁為人婦了。
“原來是青山先生的弟子!”眾人恍然大悟,紛紛露出瞭然之色,“難怪有如此才學,果然名師出高徒!”
詩會散去後,經蔡邕引薦,曹操、袁紹、袁術三人得以拜見李義山。
李義山的聲望堪比荀家荀爽等漢末大儒,三人皆是肅然起敬,屏氣凝神地聽他點撥了幾句。
曹操率先轉向劉明,拱手笑道:“這位想必就是青山先生的高徒劉明兄吧?方才那首詩真是蕩氣迴腸,讀得某都想即刻披甲從軍,報效大漢了!”
“孟德兄過譽了!”劉明連忙回禮,心中卻忍不住激動。
這可是曹丞相的誇讚啊!
袁紹也上前附和了幾句,言語間頗為熱絡。
唯有袁術,仍是一臉悻悻,冷哼一聲別過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