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行,地方沒什麼問題,我就是去現場把拍攝用到的辦公室落實一下,你去管理處借拍攝器材吧!順便通知王愷和張莉,還有美術系的學長學姐,晚上大家一起吃個開工飯,我們明天開拍。”
“還得和江濤老師那邊說一聲,讓他們劇組的化妝師明天到我們這邊來幫一下忙。”
“你拉個QQ群,有什麼事群裡說。”
交代好,夏林便騎車趕往駝房營南路找高飛匯合。
這位學長辦事效率很高,夏林趕到時,他已經找好了劇情所需要用到的兩間辦公室,談好了租賃價格,並說服兩家公司的老闆帶著公司員工客串。
而劇組所付出的只不過是在影片結束後的字幕上,打上特別鳴謝幾個字。
當然,租金還是要給的,一天六百,涵蓋劇組所需的辦公用品,兩間辦公室就是一千二,看似很貴,實則很划算,畢竟不需要再單獨出群演的費用。
夏林預計只需要兩三天就能完成辦公室的拍攝戲份,臺詞這一環就省下很多功夫,讓王愷和張莉輕鬆不少。
短片故事主要講述男主王愷,一名性格內向、生活單調的公司職員,每日重複著兩點一線的枯燥生活,與周圍環境高度疏離。
某一天,他透過辦公室窗戶注意到對面辦公樓內的女孩兒張莉,兩人透過隔窗傳遞紙條展開無聲互動,從最初的玩笑寒暄逐漸發展為情感共鳴。
張莉以幽默主動的姿態打破僵局,王愷則在猶豫中嘗試跨越心理障礙,最終鼓起勇氣寫下約會邀請的紙條....
故事背景:聚焦都市男女的孤獨與情感聯結,展現現代人疏離與渴望並存的生存狀態。
男主角是典型的“社畜”,自卑怯懦,生活單調封閉。
女主角則樂觀開朗,形成鮮明的性格對比、互補,她以幽默的紙條傳遞方式,主動打破陌生的隔閡。
主題與藝術表達:將都市孤獨與浪漫邂逅交織,呈現一場關於勇氣與偶然的現代愛情寓言。
開放式結局:張莉升職後搬離原辦公室,最終相遇場景的留白設計,暗示都市人情感聯結的偶然性與不確定性。
開機前,夏林再次和兩位主演講述了一下整個故事的核心,和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讓他們知道該怎麼去演繹角色。
幾乎完全復刻原版的影片,夏林只做了一點點改動,就是女主畫了一張裸胸的圖畫逗笑男主的片段。
華夏人在這種彼此陌生的情況下,可沒這麼狂野。
夏林改成了張莉在A4紙上畫了一個禿頂大叔罵人的簡單圖畫,再配上一句‘我的上司是個笨蛋’,從而逗笑王愷。
原版短片裡那個在馬路邊吃東西的金髮美女,找的唐胭客串,夏林親自騎著摩托車包接包送,又爽又賺。
高飛和凌志平兩個攝影師各帶了一個03級攝影系的新丁打雜,四名燈光師則來自美術系的學長學姐,加上義務來幫忙的楊碩,場務的活兒都有人幹了,夏林暗爽不已。
全片採用冷色調與暖色調形成對比,突顯壓抑日常中迸發的溫情,這對經常做舞臺燈光設計的美術系學子來說,沒有任何難度。
男主獨居的屋子則是夏林的出租屋,全片唯一的拍攝難點就是男女主在人流湧動的街頭見面,還是在橫穿馬路的斑馬線上,不是攝影師撞到行人,就是行人撞到攝影師。
還有路人誤入鏡頭,要麼像避瘟神一樣避開,要麼伸著脖子搶鏡,搞得大家一點脾氣也沒有。
最後夏林現場召集了二十來個有閒工夫的群眾演員,讓他們站住位置,把兩名主角圍住,形成一個移動堡壘,才流暢的完成了這場戲的拍攝。
代價是每人一瓶可樂加二十塊現金。
辦公室的戲份拍了三天,街頭的戲份和男主坐電梯的戲份折騰了兩天,男主在家裡的戲份最簡單,放在最後,一天拍完。
“我宣佈:《訊號》順利殺青!!”夏林拍著手掌大喊,隨後向王愷豎起大拇指,
“凱子,你的選擇沒錯,你很有天賦。”
王愷的演員之路有些崎嶇,他家人一開始很反對他當演員,高中畢業後就按部就班接替他父親到新華書店工作。
前年被廣告公司看中,得到了一個拍廣告的機會,導演看他形象不錯,以為他是北電或者中戲的學生,得知都不是後就建議他去考一考試一試。
廣告導演的認可激發了王愷的信心,然後他便瞞著家人辭去了工作,在上戲找了個進修班學習了一年。
去年他報告中戲和北電,被同時錄取,他果斷選擇了表演實力更出眾的中戲。
正因為這段經歷讓他有了情緒代入,那種工作上的麻木,內心的失落、空虛,再到和女主角的溫情邂逅,像極了考上中戲的心情,使他把角色演繹得十分到位。
“能不能給我換個綽號?”王愷有些哭笑不得,凱子可不是個好詞。
“好的凱子,給女主角打個電話,到景秀餐廳吃殺青宴,我和我媽先去定位置。”夏林眉頭一挑,拍了拍他肩膀,叫上老媽先一步離開。
“別掙扎了,你知道他叫我什麼嗎?”凌志平一副哀莫大於心死的模樣。
“呵呵呵....”王愷好笑不語,夏林經常把凌志平叫成林平之,然後就把林平之那個兔兒爺的綽號,安在了他頭上。
《訊號》的拍攝成本和後期製作成本很低,主要是拍攝器材很便宜,學校只象徵性收了五千塊,還包括了學校剪輯室的使用費。
夏林依然採用的是數碼拍攝,後期轉膠片。
剪好成片後,夏林就把剩下的配樂、字幕等工作交給了高飛、凌志平兩人,有徐老頭兒幫忙盯著,沒什麼不放心的,這貨迫不及待的和楊碩開啟了冰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