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李旭與王佳教導員手持一份最新檢驗報告,步履匆匆地走進了刑偵隊實驗室兼辦公室。
此時,辦公室內,小汪、方妍、姜東正圍站在一塊白板前,專注地討論著案件線索。
見到兩人進來,他們暫時停下討論,目光齊刷刷投向門口。
李旭快步走向姜東,臉上帶著讚許的笑容,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中充滿肯定。
“姜東,你這雙眼睛真是厲害!”
“當初堅持在現場反覆勘查、提取殘留血跡,果然有了重大發現。”
“我們成功分離出第四個人的血跡,經初步鑑定為男性,極有可能就是犯罪嫌疑人在作案過程中不慎受傷所遺留的。”
姜東接過李旭遞來的DNA圖譜,迅速掃視一遍,嘴角微微上揚,語氣沉穩中透著一絲欣慰。
“這確實是個好訊息。”
“嫌疑人受傷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他隨即轉頭望向一旁的方妍,邁步走近,詢問道:“方妍,之前我們一起去華南電腦院提取的那枚潛在指紋,現在有沒有進展?”
方妍輕輕搖頭,神色略顯遺憾:“那處衣架上並沒有提取到任何有效指紋。”
“在血跡提取點附近,我們也進行了多次勘查,並未發現其他可疑血跡或痕跡。”
“可能由於時間間隔較長,一些潛在的物證已經受到環境因素影響,痕跡變得模糊甚至消失了。”
“沒關係,目前這個血跡的發現已經非常關鍵。”
王佳接過話茬,語氣堅定,“至少現在我們能確定犯罪嫌疑人確實受了傷。”
“接下來,我們需要重點考慮的是——案發後是否對周邊區域的受傷人員開展過系統摸排?”
“我記得當時並沒有專門針對這一點進行排查,一方面是因為現場沒有明顯血跡指向嫌疑人受傷,另一方面初期走訪中也未收到有關人員受傷的報告。”
他稍作停頓,眉頭微蹙,繼續分析道:“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一段時間,即使嫌疑人當時受傷,現在傷口很可能已經癒合。”
“如果我們要重新啟動對受傷人員的排查,工作難度將會非常大,甚至可能收效甚微。”
小汪聞言笑了笑,補充了一個現實問題:“確實如此。”
“總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脫衣檢查舊傷吧?”
“更何況很多人日常生活中難免有些小傷,有些傷痕連他們自己都記不清是怎麼來的了。”
“這的確是個現實難題!”
李旭點頭表示認同,隨後將話題引向另一項關鍵資訊。
“剛才,我來之前特意去了一趟實驗室,請同事對這份血跡樣本進行了資料庫比對。”
“結果顯示,目前全國違法犯罪人員DNA資料庫中,並未找到與這份血跡匹配的資訊。”
“從這一點來看,犯罪嫌疑人很可能沒有犯罪前科。”
“或者至少在案發前一段時間內,其生物資訊未曾被錄入過資料庫系統。”
方妍隨即追問道:“是不是現在只要進入派出所的人,無論什麼情況都會被採血?”
王佳教導員搖了搖頭,語氣沉穩地解釋道:“並不是這樣。”
“採血工作涉及公民的個人隱私權,我們必須依法依規進行。”
“通常只有在涉及違法犯罪行為、需要固定證據或進行DNA比對時,才會對相關人員採集血跡。”
“普通群眾來派出所辦理業務或求助,我們是絕對不會隨意採血的。”
他稍作停頓,繼續補充道:“就拿目前這個案子來說,我們已經明確犯罪嫌疑人是在現場留下了血跡的。”
“從血跡遺留的情況判斷,他在作案過程中應該受了傷,而且傷口不會小。”
“他在臥室內特意用衣物按壓出血處,但依然有血跡滴落並被我們成功提取——這說明什麼?”
“說明當時出血量比較大,很難迅速止住。”
“從醫學經驗判斷,這樣的傷口長度和深度都不會太輕微。”
李旭輕輕點頭,神色認真地說道:“我完全同意教導員的判斷。”
“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鎖定具體是誰受了傷,但根據現場痕跡反推,犯罪嫌疑人的傷口範圍應該比較顯著,屬於短時間內難以完全癒合的型別。”
他稍作思考,繼而看向王佳教導員提出建議:“王教,現在正值夏季,天氣炎熱,大家都穿著短袖,手臂部分是暴露在外的。”
“如果犯罪嫌疑人當初受傷的部位正好在手臂上,那麼現在極有可能還留有疤痕或結痂痕跡。”
“如果我們能在接下來的排查工作中,有意識地觀察哪些人手臂帶傷,或許就能縮小範圍、找到突破口。”
王佳教導員表示認可,但也謹慎地提醒道:“這個思路很好,但我們目前沒有確鑿證據,一旦動作太大,容易打草驚蛇。”
“如果公開要求檢視每個人的手臂,不僅實際操作起來有困難,還可能引起嫌疑人的警覺,反而增加工作難度。”
李旭接著說道:“最近我們不是正要開展實有人口資訊集中入庫登記工作嗎?”
“我覺得可以藉此機會,在資訊採集過程中自然地留意被登記人手臂等裸露部位是否有傷疤。”
“這項工作覆蓋面廣、節奏自然,不容易引起懷疑。”
“一旦發現符合特徵的人員,我們可以立即啟動預警機制,進一步核查。”
王佳教導員聽後頓時眼前一亮:“這個辦法可行!”
“既能避免打草驚蛇,又能實際推進排查。”
“我馬上聯絡各轄區派出所,請他們在人口登記過程中多加留意,尤其關注手臂部位是否有新鮮疤痕或舊傷痕跡。”
說完,他轉頭望向姜東,問道:“姜東,從你的角度看,犯罪嫌疑人受傷之後是否一定會在手臂上留下明顯疤痕?”
“有沒有可能傷口在其他位置?”
姜東略作沉思,回答道:“教導員,嚴格來說,我不能百分百確定傷處一定在手臂。”
“但根據現有線索推斷,手臂受傷的機率確實較高。”
“一方面,如果傷在軀幹,外層衣物通常能吸收血液,不易留下明顯滴落血跡。”
“另一方面,如果是面部等顯眼部位受傷,犯罪嫌疑人反而不會用衣服按壓——那樣太引人注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