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開局拉滿神探技能

第173章 你讓我看到了刑偵的新可能

聽到這句話,李旭、王佳、小汪、方妍四個人瞬間愣在那裡,空氣彷彿在這一刻凝固了。

尤其是李旭和王佳這兩位經驗豐富的刑警,他們的震驚之情比其他人都要強烈。

對於這個沉寂多年的懸案,他們曾經投入了無數個日日夜夜進行研判,不僅多次參與專案組的案情分析會,還無數次冒著風雨來到這個已經被封存多年的現場進行實地勘查。

可以說,現場的每一個角落都深深印在他們的腦海裡——從客廳地板上那道細微的劃痕,到臥室牆角處幾乎不可見的指紋。

從陽臺欄杆上殘留的纖維組織,到廚房水槽下方那處被忽略的汙漬。

即使現在不翻閱任何案卷資料,他們也能在腦海中完整重現整個現場的立體影象,甚至能準確說出每一處物證的具體座標位置。

這種對案件的熟悉程度,是經過數百次反覆推敲才形成的職業本能。

正因如此,當他們聽到姜東的發現時,內心的震撼才格外強烈。

一個被他們如此細緻勘查過的現場,一個被無數專家反覆研究過的案件,怎麼可能還存在未被發現的痕跡?

而且這個痕跡竟然如此明顯——就在那個空蕩蕩的衣服架上。

李旭的太陽穴突突直跳,他下意識地攥緊了拳頭,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

王佳教導員的眉頭緊緊皺起,在額頭上刻出幾道深深的紋路。

“這...怎麼可能?“

李旭喃喃自語,聲音裡充滿了難以置信。

他的目光死死盯著姜東手指的方向,腦海中飛速閃過這些年來看過的每一份現場照片、每一份檢驗報告。

王佳教導員則保持著職業的冷靜,但微微顫抖的指尖暴露了她內心的震動。

他深吸一口氣,用略帶沙啞的聲音問道:“你確定嗎?姜東。“

就在這短暫的沉默中,兩人的專業素養讓他們迅速調整好狀態。

他們幾乎是同時“啊“了一聲,身體不約而同地向前傾去,目光聚焦在姜東所指的位置。

那個普通的衣服架看起來毫無特別之處,但在兩端連線處,確實有幾處不起眼的暗褐色斑點。

這些斑點與金屬表面幾乎融為一體,若不是特定角度的光線照射,很難被發現。

作為從業多年的刑偵專家,李旭和王佳立刻意識到這些斑點的特殊意義。

血跡的顏色變化規律在他們腦海中清晰浮現。

新鮮的血液總是呈現出鮮豔的紅色,但隨著時間推移,血紅蛋白會發生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

在暴露於空氣24小時後,鮮紅色會逐漸轉為暗紅。

48小時後開始呈現褐色;一週後變為深褐色。

而經過數年時間,最終會固定為這種暗褐色的狀態。

眼前的這些痕跡,從其顏色和附著狀態判斷,至少已經存在三到五年,與案件的時間線完全吻合。

更令人震驚的是,李旭和王佳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讀出了同樣的確認。

在堆積如山的案卷材料中,在數以千計的現場照片裡,從未有任何一份報告提到過這個衣服架上的可疑痕跡。

這個發現就像一道閃電,瞬間照亮了案件偵破的新方向。

就在兩人滿臉驚愕、面面相覷之時,小汪快步走近。

他俯身仔細檢視了地面痕跡後,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小汪直起身,用力拍了拍姜東的肩膀,聲音裡帶著掩飾不住的讚歎:“好傢伙!你這雙眼睛可真夠毒的!”

“我們這麼多人進進出出都沒發現,你才進來不到半小時就揪出了這個關鍵的血跡形態。”

“厲害!太厲害了!“他說著豎起大拇指,“今天算是開眼了,佩服!真心佩服!“

站在一旁的方妍雖然沒有立即開口,但眼中閃爍的驚訝與羨慕卻怎麼也藏不住。

他蹲下身,戴著白手套的手指輕輕拂過那道細微的血跡痕跡,鼻腔裡發出一聲意味深長的“嗯“。

這個反應看似平淡,實則暗藏波瀾——血跡分析本就是他專攻的領域,可偏偏是這個初出茅廬的新人先他一步發現了關鍵物證。

當他重新站起身時,眉頭已經擰成了一個結,目光復雜地打量著眼前這個看似普通的年輕人。

方妍的困惑遠不止於物證發現本身。

更讓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個叫姜東的年輕人身上那種與年齡閱歷極不相稱的老練。

作為剛入職不到兩個月的新人,姜東的表現完全打破了刑警成長的常規軌跡。

按照慣例,新警員第一年基本都處在“學徒期“,主要工作是整理檔案、跑腿送材料、佈置會議室,透過這些基礎工作慢慢熟悉刑偵流程,同時建立必要的人脈關係。

可姜東卻像跳過新手村直接滿級的遊戲角色,不僅觀察力敏銳得驚人,辦案思路更是縝密周全,就連言談舉止都透著不符合年齡的沉穩。

想到這裡,方妍不自覺地怔住了。

恍惚間,方妍彷彿看到了一個矛盾的集合體——青澀的年紀與老道的專業素養,普通的外表與非凡的洞察力,這些特質在姜東身上達成了某種不可思議的平衡。

如果非要給這種現象找個解釋,或許只能用“天賦異稟“來形容。

這個年輕人就像是天生就該吃刑偵這碗飯,說不定在孃胎裡就開始研讀《犯罪現場勘查學》了。

方妍暗自思忖,嘴角不自覺揚起一抹苦笑,既有些自嘲,又帶著對後輩的欣賞與期待。

就在整個會議室陷入一片震驚的沉默時,姜東沉穩的聲音再度響起,“從血跡分析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考慮兩種可能性。”

“如果說這個血跡是兇手在轉移物證過程中不慎留下的,那麼血跡的形態和分佈特徵就尤為重要。”

“而如果這個血跡直接來源於兇手本人,那簡直就是天賜良機,我們可以立即進行DNA比對。“

他稍作停頓,環視了一圈,繼續深入分析:“當然,即便血跡不是兇手本人的,而是來源於死者,這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因為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兇手使用匕首行兇時,極有可能在手上沾染大量被害人的血跡。”

“這種情況下,血跡的轉移就成為了一個必然的物證鏈條。“

李旭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從犯罪現場重建的角度來看,如果按照兇手順手取衣服、撥弄衣服架的行為過程來分析,我個人更傾向於這是死者的血跡。”

“因為在用匕首實施犯罪時,噴濺狀的血跡很容易沾染到兇手的手部及衣物。這種血跡的特徵應該是......“

話音未落,教導員王佳便接過話茬,她幹練地整理著手中的資料:“無論推測如何,我們最終還是要以科學檢驗為依據。”

“我建議立即將血跡樣本送往實驗室,與死者的DNA進行比對。”

“如果比對成功,就證實了我們的推測。”

“如果不成功,那就意味著我們可能直接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的生物證據!“

聽到這裡,年輕的小汪忍不住笑出聲來:“教導員,您這也太樂觀了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