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無涅槃,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遠離覺所覺。”
“由自心執著,心似外境轉,彼所見非有,是故說唯心。”
“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
林平之走進院落,於庭中朝裘圖恭敬行禮道:
“弟子林平之,拜早了。”
裘圖從沉浸中甦醒,側目朝林平之微微頷首。
而後起身,步入院中指導林平之初步修行鐵掌神功。
林平之作為初學者,只能先身著鐵錫碑,扎穩馬步,以掌擊砂袋,錘鍊掌勁。
後又記憶水上漂的腳步發力特點,藉助梅花樁,習練身法。
看著林平之滿臉興奮的在院中練功,裘圖心思卻已飄遠。
歷經一夜品讀,他不但未明晰方向,反倒愈發迷茫。
一開始他按照渡塵禪師所言,認為意無慧無知,末那識為我。
可讀了一夜佛經,心下總覺得意非無慧無知。
具體如何,他又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忽然,裘圖眼眸一凝,靈光乍現。
對,便是感覺。
說不清道不明,可自己卻有此等感覺。
是誰說不清道不明,是意。
感覺從何而起,是末那識。
或許,這便是末那識明白了,可意還未明白。
昨日觀字不語不念。
意明白,末那識不明白,故一切空空。
末那識明白,意不明白,故如霧裡看花,滿眼迷障。
想到這,裘圖左手一頓,垂眸看去。
這佛珠似從昨日便撥動至今,可我卻未曾有過關注。
那這一夜,是誰在撥動。
應是末那識......
想罷,裘圖抬眸看向動作生疏的林平之,心中思量。
他此刻習武,是意在動還是末那識在動。
看著林平之專注的模樣,裘圖眉頭時而舒展時而緊蹙。
是意.....
因為如果林平之現在走神的話,他便練不下去。
如此說來,人在學習新的事物時,應該需要動用更多的智慧。
那麼是否代表意更具有智慧,而非渡塵禪師所言的無慧無知。
想到這,裘圖閉上雙眼,細細回想過往曾經,想要從以往經歷中驗證探尋。
許久之後,裘圖雙眼半開半闔。
他想到了許多許多。
例如,前世開車之時,自己常常於途中思量其他,卻能平穩駕駛。
百里之距,常恍若一瞬。
是誰在開車,是末那識。
誰在思量,是意。
飯桌上與家人閒聊,手口卻無影響。
誰在吃飯,是末那識。
誰在閒聊,是意。
此二者情況,何時會斷。
當開車遇障礙,心中緊張之時。
當聽得趣聞,心生好奇之時。
末那識停下來,他因緊張,因好奇。
可他明明在開車,在吃飯,應沒有關注其他才對。
誰告訴他有障礙,有趣聞。
是意......
隱隱間,裘圖似乎探到了些許真意,卻暫不知對修行辟邪魔功有何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