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摸魚的日子

第90章 字典〔水〕

鄭雄所做的就是挑出來一千個經常用的常用字進行簡化,註上拼音,加上偏旁部首。

再多的就沒看過,看過也不認識,腦海中翻也翻不出來。

奮筆疾書的鄭雄完全沒有理會外界的變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藥局的財務賬單疊了一摞,從七月十五到八月十五,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從繁體字對照寫出簡化字,然後開始起草,注音。按照自己的理解給出釋義,標註出繁體字的寫法,再寫出偏旁部首,最後是整個拆解開來,按照拼音偏旁部首對照著排序。

簡單的排序以後,再從印刷廠找出大概兩千來個常用的繁體字,一一開始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注音加上自己的釋義。

不得不說不管是原身學沒學過,現代人的靈魂也彷彿天然對著繁體字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連蒙帶猜搞定了從印刷廠找出的大部分繁體字。

而有些直接不變,就以繁體字替代,簡體字的釋義終究有些不明確,加上繁體字替代著注音能夠更加明確字的含義。

而且不經意間鄭雄也用上了後世的習慣,從左到右開始書寫,並且用上了後世常用的標點符號。

就算標註的不對,那又怎麼樣,從今天開始,自己就是標準,錯也是對。

鄭雄也沒有假手他人的打算,兩個時代的人終究有著代溝,到時候不僅幫不上什麼忙,怕是還會忙上加忙。

總而言之,歷時近一個月的時間,第一版仿照現代的字典正式出爐,雖然用了很多紙,字型很大,雖然還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但是這些問題都是小問題,相比50年開始製作的新華字典,歷經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進行修訂,到現在的12.0版本,鄭雄的字典踩著巨人的肩膀,少走了不少彎路,很接近自己小時候使用的新華字典了。

據學者考證,甲骨文和金文共有漢字約5000個,我們已知其含義的約有3000個。

我國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收錄漢字9353個。

北宋《類編》收錄漢字高達33190個,而清朝《康熙字典》收字46933個,是古代收錄漢字數量最多的字典。

大家不用驚訝於數量,《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只有3500個漢字,而根據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394個常用漢字就佔據了99%的語言篇幅。

中華上下五千年,漢字的歷史可太長了,所以漢字一共有多少個是個很難說清楚的問題。

拿著成稿的字典,鄭雄長舒了一口氣,拿著厚厚的一摞書稿去了印刷廠,交給汪正。

相比於巴掌大小的新華字典,鄭雄的字典顯的臃腫不堪,當然經由印刷廠印刷的字典也可以預見到不會比鄭雄的字典小上多少。

“提領,這一個一個的符號還有這從左到右的書寫,看的不習慣,非得這麼來嗎?”

“照貓畫虎就行,印個一百來冊,其他的不用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