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宋朝貪官雖多,可與洪武大帝治下的貪官數量相比,簡直九牛一毛!後世公認,歷朝貪官最眾者,就是你父皇的明朝朝廷!”
朱標原本已做好心理準備,以為貪官最多的朝代不是宋,便是後世某個腐敗透頂的末代王朝。
然而,當得知古往今來貪官最多的時代,竟是他心目中英明神武、一心為民的洪武大帝治下時,朱標頓覺世界觀崩塌。
他怎麼也想不到,父皇會落得如此評價。
失神的朱標試圖為父皇辯解:
“蘇兄!為何如此?父皇曾言,伯父姑母皆死於元朝豪紳之手!大明能立國,皆因貪官逼迫父皇起事!故登基伊始,他便立下最嚴苛律法:凡貪贓受賄者,必受重懲!大明怎會是貪官最多的朝代?不可能!絕無可能!”
他情緒激動,甚至起身咆哮,想為父皇爭回一絲顏面。
可惜,蘇河所言非虛,後世確有記載。
他示意朱標冷靜,待其重新落座,才緩緩道:
“太子莫急,我既敢說,自有依據。你且聽好,若我說得不對,你大可指正。”
隨後,蘇河開始陳述:
“據我所知,洪武年間,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共誅殺貪官近十萬人。太子殿下,若我沒記錯,你父皇懲治貪官的標準應是:凡官員,無論緣由,只要收取朝廷俸祿之外的財物,皆視為貪官。且貪官下場唯有一死!貪一兩銀子是死,貪萬兩銀子亦是死!不知我說得對否?”
朱標默然回憶律法,發現蘇河所言與事實相差無幾。
“是…正如蘇兄所言,大明貪官,唯死而已!”
得到確認,蘇河神情嚴肅起來:
“好!貪官該殺!但太子可知,朝廷官員,從一品至九品,俸祿幾何?待遇如何?有何規限?”
提及官員俸祿,朱標亦能對答如流:
“正一品年俸一千零四十四石,從一品八百六十四石……正九品六十六石,從九品六十石。貪官與俸祿何干?父皇曾與諸國公商議,此等俸祿,養活五口之家綽綽有餘!”
朱標至此仍未看出朱元璋俸祿制度的缺陷。
蘇河只能深深嘆息:
“有何缺陷?太子殿下何不食肉糜!”
“你說養活五口綽綽有餘,敢問如今大明官員之家,哪個不是上有雙親祖輩、下有子女三五人?七口之家加上夫妻二人,實有九口!”
“我不談一品大員,就說數量最多的九品官。一個從九品年俸僅六十石,均攤到每月區區五石,如何養活九口人?住所要不要錢?飲食要不要錢?置辦衣物要不要錢?冬日取暖炭火要不要錢?修補器物要不要錢?太子殿下久居廟堂之高,恐已不識民間疾苦!”
“至於皇上與六國公共議俸祿,在我看來,更是個笑話!六國公中有幾人是淮西籍?朝廷百官南北地域比例如何?此外,太子可還記得我說過的藩王制度?即便最末等的奉國中尉,年俸亦有二百石!如此懸殊待遇,太子以為,朝廷俸祿制度,當真公平嗎?”
蘇河無需背誦,這些弊端他早已瞭然於心。
朱標被這一連串問題問住了。
身為太子,他常奉命巡視地方,體察民情,檢視百姓是否飢寒交迫或遭壓迫。多年的經歷讓他以為大明蒸蒸日上,怎會在蘇河口中有如許不堪?
當他真的將這些問題擺上檯面審視時,才發現看似昌盛的大明實則千瘡百孔。
一個制度的不完善,竟導致十萬人被誅殺!
若其中十分之一牽連家人甚至九族,死亡人數將何其恐怖!
朱標想通了許多,但仍有一個疑問:
“蘇兄,標受教了。但還有一事不明,懇請指教。”
蘇河無意為難他:“但說無妨,我盡力解答。”
朱標拱手一禮,問道:
“蘇兄既知其然,亦請告之其所以然。大明貪官如此猖獗,根源究竟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