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生於朱元璋已成南方最強軍閥之時,未曾經歷過真正的苦難。
他對民間的瞭解,僅限於表面的視察。而蘇河對他而言,猶如一個俯瞰大明、洞悉未來的存在。
蘇河沉默片刻,道出本質:
“後世記載,貪官盛行始於科舉。因科舉之前,做官者多為世家子弟,家資豐厚,無需貪墨。科舉制使寒門學子得以入仕,貪念便隨之滋生。而大明,則集貪官成因之大成。首當其衝便是致命的低俸祿。一個寒窗苦讀數十載的青年,好不容易當上地方官,卻連養家餬口都難。你以為,他會作何選擇?”
接下來的答案不言而喻。
手握權力卻無法溫飽,貪便成了唯一出路。
蘇河的每一字都如尖刀刺入朱標內心。
先前他尚能為父皇開脫,此刻才驚覺看似繁榮的大明已是危機四伏。
這些小問題在洪武大帝的鐵腕下尚能壓制,但隨時間推移,必如潰堤洪水,吞噬一切!
想到此,朱標不由心頭髮顫。
他看向蘇河,提出自己的改革設想:
“蘇兄,若我請父皇廢除宗藩供養之制,將省下的錢糧用於提高官員俸祿,能否遏制貪念?此舉或可挽救更多百姓性命!”
廢除宗藩制度勢在必行,國庫錢糧不能閒置,正好用於加薪。
在朱標看來,這是一舉兩得之法。
然而這在蘇河眼中,不過拆東牆補西牆,非但不能根治,反會加劇問題。
“太子殿下,您想得太簡單了。若我沒猜錯,朝廷官員的俸祿已多年未曾上調了吧?”
蘇河直言不諱,點出要害。
對朱元璋這個鐵血皇帝而言,大明江山非天下人之江山,而是他朱家的私產!
他這人將“家天下”發揮到極致!
皇子分封各地為藩王掌權,輔佐他治國的百官則被視為朱家的“長工”。
這些“長工”領著十年不變的微薄俸祿,幹著最苦最累還隨時掉腦袋的差事。
正因如此,洪武朝的官員也被後世譏為“最會磨洋工”的一群。
勤懇幹活拿這點錢,懶散貪墨也是這點錢,許多人自然選擇了後者。
朱標細想後點頭:
“是…父皇對權臣深惡痛絕,故吝於給百官提升分毫俸祿。甚至上朝時,亦極為嚴苛。”
確認無誤,蘇河繼續道:
“你父皇手段如此,太子您更不可僅以皇帝視角看問題。”
直接套用朝廷方式推行朱標的想法肯定不行,只能另闢蹊徑。
朱標沒有異議,靜待下文。
蘇河隨即用茶杯作喻:
“太子請看,這個大茶壺代表皇上,小茶壺代表百官。換個角度,這像一家店鋪:大茶壺是東家,小茶壺是掌櫃,往下還有長工、短工、夥計。”
“壺中之水便是俸祿。原本東家每月固定給手下倒水。若某天東家宣佈提高俸祿,手下初始會感激涕零。但時日一久,他們便會習以為常,繼而故態復萌,重走貪腐老路,甚至因眼界開闊而貪得更多。”
“故太子欲用宗藩省下的銀錢增加官員俸祿,實乃治標不治本。”
朱標愁眉緊鎖,深感棘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