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山軍港,時間來到了申時末,也即下午五點左右,此時港口上已經沒了上午那麼熱鬧。
大量士兵沿著港口排列,叫停了所有登岸船隻,驅逐了所有無關人員,形成了一片戒嚴區域。
而在這區域之中,朱棣則是坐在碼頭前方,身後站著朱高煦、朱瞻基、楊榮、張輔等人,彷彿之前什麼都沒發生過。
除了朱高煦和朱瞻基情緒有些低落之外,沒有人知道,就在前來的路上朱棣已經搞定了自己的兒孫。
不過即便知道些什麼,他們也沒辦法去改變,老爺子的決定,沒有人可以改變!
眾人就這麼靜靜地等著,所有人圍著朱棣,幾乎把朱棣的身份給明示了出來。
如此佈局自然是讓外圍圍觀的百姓和士兵十分好奇,他們不知道朱棣的身份,只知道這是個不得了大人物。
不然,何至於獨他一人有座,其他所有人包括李成軍李團長,都只能在一旁伺候?
因而好事者議論紛紛,有說這人是朝廷高官的,有說這是瓊王老丈人的,還有猜測這就是當今皇帝陛下。
諸多可能之中,唯有猜測是皇帝引起了眾人一陣訕笑!開什麼玩笑,皇帝老兒會來瓊州?他連南方各省都沒去過!
於是百姓們各猜各的,就是沒人敢相信,那眾人簇擁著的就是當今的永樂大帝!
而朱棣坐在正中,看著遠處百姓成群結隊,還有人不斷趕來,一時好奇道:“老四回來不是機密麼?怎的此處還有百姓圍觀?”
李成軍在其身側聞之,便答道:“啟稟陛下,瓊王回來確實是絕密,但擋不住百姓愛看熱鬧!”
“這些百姓知道,什麼地方一旦戒嚴,那多半就是有大人物來了,這般一傳十,十傳百,周邊百姓便會前來觀禮。”
“再加上瓊王歷來不準苛待百姓,我等也只得將其攔在安全範圍之外,不讓彼等靠近罷了。”
“現在這樣還好,若是等會兒知道登岸之人便是瓊王,人群激動起來,那時候才有得我等忙呢!”
“他倒是受百姓愛戴!”朱棣聽著,自是有些吃味,以往他不是沒巡視過,可每到一處,百姓都是跪滿一地,哪裡有這般景象。
還激動起來?難不成看見他家老四,對瓊州百姓來說是什麼值得激動的事情?
如此想著,他又扭頭問于謙道:“于謙,老四說是乘船來,那船到底是什麼模樣?”
聽得朱棣這話,于謙便搖頭道:“這船在下也沒見過,不過據說此船規模極大,長三十餘丈,寬約八丈餘,全身覆蓋鋼甲,絕不同於眼前任何艦船!”
“全身覆蓋鋼甲?”朱棣一聽,就有些詫異道:“鋼甲覆船,船隻能撐得住?”
“再者,此船若是長三十餘丈,寬只八丈,豈不是太過狹長,如何擋得住風浪?”
他身後張輔楊榮等人也是一臉的不理解,在他們傳統觀念中,鋼鐵這東西是入水即沉的。
用鐵來造船,那不是找沉麼!而且這船身比例也很抽象,就拿鄭和下西洋的安濟號作對比,安濟號長三十七丈,寬既有十五丈。
因為到了海上風浪極大,寬度不夠,海浪一打過來,船不就翻了麼?相比安濟號來說,這新式艦船造型實在違和。
可於謙聞言,卻搖頭道:“陛下此言差矣,實則船隻能否浮在水面,不在於使用什麼材料,而在於其排水噸位!”
“不管船隻多重,只要排水噸位足夠,就不會沉底,這似乎是叫個什麼阿基米德原理。”
“至於船身狹窄的問題,據說是用了飛剪船設計,船頭狹窄,可以輕易劃開波浪前進。”
“且船身狹窄,有助於減少前進阻力,配合蒸汽動力搭配風帆輔助,能讓船速變得更快,所以此船理論上來說十分科學!”
說到此處,他便躬身一拱手道:“不知在下如此解釋,可能解答聖上心中疑惑?”
能解答麼?當然不能!朱棣是個皇帝,即不懂造船,也不懂物理,于謙說了一遍,他也只能給出一個結論。
那就是依照大明的理論,這條船沒法造,而依照瓊州的理論,這條船卻是極為合理!
一時間他的好奇心被激了起來,又問道:“你方才所言這些道理又在何書中有記載?”
“中學物理便有記載!”于謙笑道:“方才這番道理,莫說在下,便是島上中學生,都能說出來!”
“島上中學生都能說出來?”朱棣貌似記得,島上的學階分為幼兒、小學、中學、大學。
所謂中學生,也就是一群十幾歲的黃毛小子,這個年紀的孩子,在大明說不定還在學館呢!
而這些大明孩子學些什麼?讀經、習字、練武!這還是精英教育,普通孩子一輩子甚至連學都不能上!
想到這裡,他就一陣厭惡道:“也不知那些儒家經義學來何用,一輩子皓首窮經,能知道幾個道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