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業革命?

第90章 豪氣的老四,誰反對誰留學

隨著朱高燨開始了講解,會議室內的眾人不一會兒就進入了狀態之中,就連朱高煦都一臉的認真模樣。

朱棣自不用說,改革是他目前最關心的事情,而朱高熾聽著,雖然聽不太懂,但終究關乎國事,他自要仔細理解。

此時聽著朱高燨提出的經濟改革方案,朱高熾便抬手道:“四弟,你先停一下,大哥有幾個問題!”

“方才你說我大明是自然經濟,那敢問改革之後,要改成什麼經濟,才符合改革初願?”

“至於你說的劃定經濟特區,這點確實可行,咱們先小規模試試,看看效果如何也好。”

“可你說要在經濟區之內取消戶籍限制,此舉怕是不太妥當,士農工且罷,若是取消商籍,那來日豈不是人人都要行商了?”

“再者,停止發新寶鈔自也可行,但這銀行不知該如何建立?國庫與瓊州共同出資,那要出資多少?”

“實在不是大哥這邊不支援,咱們國庫現在是真沒多少錢,若是幾萬兩能拿出來,再多可就麻煩了!”

眼見朱高熾第一個提出問題,朱高燨並不意外,相反朱高熾能提問題,反倒說明了朱高熾的重視,這是好事。

而面對這幾個問題,朱高燨笑道:“關於小弟說的經濟問題,建議大哥回去之後,看看小弟編寫的國富論。”

“眼下所謂的經濟改革,不僅僅是解體自然經濟,也要建立一套成體系的市場經濟。”

“所謂市場經濟,簡單來說便是刨除官方客觀影響,以市場供求關係為主的經濟體制。”

“在這種經濟體制下,朝廷只充當調解者,而不再介入其中,充分調動市場活力,加強咱們大明的生產力發展!”

他如此說著,見朱高熾一臉迷惑的樣子,便繼續道:“大哥若是還是不懂,便可理解為我大明日後不再需要男耕女織!”

“改革之後,大明朝該種地的種地,該打鐵的打鐵,能做工的做工,所有百姓都以自己的勞力換取錢財,再從市場上購買生活所需的物資!”

“如此改革,有兩點好處,一則,讓個人專職己業,可以減少百姓的經歷分散,製造出更多的資源。”

“二則,有了市場體制之後,只需建立好監度體系,日後大明朝的稅收便可施行一條鞭法,即去除雜物稅,以後統一收取銀兩銅錢,免去中間火耗,節省民力!”

“至於戶籍限制問題,這件事大哥也無需擔心,咱們以史為鑑,宋朝並無咱們大明這般戶籍制度,也不見人人都可行商。”

“須知,市場是一個很考驗個人頭腦和運氣的存在,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能力去經商。”

“反倒是眼下的戶籍制度,已經極大阻礙了大明發展,舉個例子,眼下大明朝戶籍講究一個傳承。”

“農民的後代便只能是農民,匠人的後代便只能匠人,同理,大夫的後代,也只能是大夫。”

“如此傳承看似穩定,卻忽略了百姓自身的發展問題,萬一農家張姓的兒子擅長打鐵,李家大夫的後代只會種地,如此限制,豈不是限制了人才流動?”

“至於大明銀行的建立,並不需要國庫出資多少,可以用借貸的形式,由我瓊州銀行出資兩千萬貫作為大明銀行初始資本。”

“其中一千萬算是瓊州銀行入股資本,另一千萬算作大明銀行的借貸金額,可以先建立銀行,等賺錢之後,再行返還!”

“可是!”朱高熾一聽要從瓊州借兩千萬貫,心中便是一驚,即驚訝於瓊州的豪富,又覺得有些肉疼。

說是賺錢了以後再還,萬一血本無歸,豈不是意味著大明國庫要欠瓊州一千萬貫?

一千萬貫可不是小數目,看著是簡簡單單千萬兩白銀,可實際上卻是一百億錢之多!

以當前物價來算,一旦虧本了,就要支付大明朝一年半數的常規糧食收入,這可是傷筋動骨的事情。

不過他可是剛一出口,朱棣便拍板道:“此事高熾你不用多管,錢的事情朕來想辦法!”

看著朱高熾的反應,他是真的很想罵自己兒子格局小了,不就一千萬貫麼,等大明寶船返回,要多少就有多少!

實在不行他蒙古也不打了,先派兵把倭國給揚了,無論如何,這筆錢他都能湊出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