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業革命?

第96章 朝堂輪對,物格而後知至

“若說科學二字,諸位聽著或許有點陌生,咱們不妨再簡化一些,所謂科學,便是探尋萬物之理,與聖人之言殊途同歸!”

“諸位休要覺得立了新學,便要摒棄舊學,實則新學與舊學,乃是傳承關係,昔日理學曾言,認為萬事萬物各有一理,此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於天理,此為理一;”

“而要如何靠近此理?先賢提出的方法乃是格物致知!依我觀之,先賢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法,卻未闡明如何去格物,故區區斗膽,首創物理化學等法,用以格物!”

“所謂物理,便是格出萬物之理,以為己用,比如當今天下,皆以物往下落為尋常之事,何人去探尋過其中之理?”

“又比如以鍋置水,賦於火上,水便會化為白氣升起,此皆諸位日常所見之事,何人知曉其中之理?”

“故物理便是探尋萬物之法,而化學亦為探知萬物之法,二者何歸一處,便是這格物致知之法!”

“此等學問皆是發揚聖人學問之事,亦是代聖人立言,與程朱理學何異?如何便行不得?”

“可是,探知彼等之法,又有何用?”見朱高燨一番話語直接將新學和儒家學說聯絡了起來,任永良便皺眉道:“似殿下所言之事,知曉了又有何用?”

眾臣也是齊齊看向了朱高燨,尤其是幾個內閣大學士,昨天他們都聽了要興物理化學,可這些東西聽來雲裡霧裡,知道了能有什麼作用!

不過這話一出,朱高燨便笑道:“《禮記》有云: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任大人口口聲聲代聖人立言,如今卻不知格物有何用,這豈不是貽笑大方之言?”

說著,不等任永良反駁,他便道:“格物自然是要用來治天下的,就如方才我所言之兩個例子。”

“看似探尋物體下落之理無用,然則深究其中之理,便可發現世間萬事萬物皆以力來驅動。”

“物體有力則動,無力則不動,那萬物下落,又是受了何力?如此便可推知一條公理,萬有引力!是大地有力拉扯,方才讓東西下落,而不至於飄上空中。”

“反過來想,鳥類有羽而浮,可直上青天,彼等不受力否?非也,是因彼等浮力大於重力,故而能浮於空中。”

“以此一理,只需不斷實踐計算,便能算出重力常數,可藉由孔明燈之升力,將人搭載上天!”

“上天之後,便可探尋更多事物,繪製山川地形,早日察覺敵軍蹤跡,此言無用?”

“再者,諸位昨日也看過瓊州戰艦,此艦表面覆蓋鐵甲,何以不沉?亦是用的浮力大於重力之理。”

“至於此船可日行千里,不用風帆,不用馬匹,不用人力,何故也?因船內燒火,催動水化為蒸汽推動船槳而已!”

“故聖人所言極對,物格而後知至,方可以此為用,造福天下臣民,而非空談格物,整日只知叫囂聖人之言,卻不知萬物之理。”

“這,也就是皇上聖旨中改之舊制,並非科舉,也並非翰林,而是當今世上清談之風!”

“依愚見,清談誤國,實幹興邦,如今正當興新學,革舊制,讓我大明讀書人腳踏實地,格物致知,如此舉措,哪個讀書人敢唾罵?”

“卻叫出列,我等好好論論聖人何時教過爾等四肢不勤、五穀不分了?若真有此等人出列,莫說唾罵,現在我便要請旨鋤奸,滅了這等誤國誤民之徒!”

一番話語說吧,朱高燨的臉色一冷,任永良頓時身子一顫,幾個躍躍欲試的御史也沒了話語。

笑話,朱高燨這死亡通知書都下了,誰還敢瞎說半句?而且,朱高燨說的也有道理,他們也難以駁斥。

當下,任永良便行禮告退道:“瓊王殿下教訓的是,下官知錯矣!”言罷他便退入了班中。

朱棣坐在御座上,自是滿意的看著這一切,又問道:“諸位愛卿誰還有奏,無奏便退朝吧!”

他這一問,眾臣便都沉默不語,看著場上無話,他便看了一眼侯顯,侯顯便道退朝,正式結束了這一次朝會。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