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應天府,已然進入了梅雨季節,路上陰雨綿綿,冷清之中又有些燥熱。
此時應天府外的長江上已然佈滿了戰船,上萬士兵依次排列上船,岸邊滿是前來相送的百姓。
而在儀鳳門前,朱棣帶著百官矗立於此,眼前則是一身戎裝的朱高煦和張輔。
雖然多年沒有徵戰,但朱高煦依舊是那般的英武雄壯,穿著鎧甲,就如年輕時候的朱棣一般。
看著這個最讓自己頭疼的兒子,朱棣自是心中一陣擔憂道:“老二啊,此去呂宋,切記不可輕敵!”
“朕雖不知彼地風土如何,想來與瓊州相差不大,若是真有需要,頭髮剃了便剃了吧。”
“火槍固然尖利,然則南方氣候溼潤,務必保證火器乾燥,不可受潮,免得遭遇之時施展不開......”
他就像是個身經百戰的將軍,不斷的傳授著自己的經驗,即便知道瓊州的火器防水,他依舊還是免不得嘮叨。
聽著的他的話語,朱高煦自是難得的沒有反駁,末了方才咧嘴笑道:“父皇就放心吧。”
“兒臣十八歲便隨您出征,常任先鋒之位,逢林開路,遇水搭橋,什麼地方沒去過。”
“如今呂宋區區彈丸之地,兒臣必是手到擒來,父皇您就安居朝中,等著兒臣捷報就是!”
眼見他依舊是這幅模樣,朱棣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又不好開口訓斥,索性冷哼道:“戰事未起,便如此誇口,讓朕如何放心?”
說著,他便對張輔道:“英國公老成持重,昔日得復交趾,如今呂宋之時,還需國公擔待!”
“陛下言過矣!”張輔見狀,當即表態道:“昔日末將能復交趾,如今必保能得呂宋,若不奪之,誓不歸還!”
“好!有此壯言,朕心得安矣!”朱棣開懷的一笑,又看了朱高煦一眼便道:“罷了,朕也不多言了,爾等開拔吧!”
聽得此言,張輔與朱高煦即不再猶豫,紛紛翻身上馬,朝著朱高熾朱高燨等人一抱拳,便即策馬而去。
隨之二人一到,船隻正式開拔,順著長江沿著入海口方向行去,開啟了大明對外殖民的大時代。
其實這一次大明出征呂宋,選取的時間並不是特別好,因為隨著五月到來,東南季風開始盛行,隨著時間到了夏季,颱風會逐漸入侵東南沿海。
即現在出徵,其實是反季節的,即便抵達,也不會立馬攻打呂宋,需要等到十月份才可登陸。
而這也是這個時代用兵的特徵,在規模上比不上後世的大軍團,但時間上卻要比後世要來得更長。
比如此次攻打呂宋,兵部給出的方案,就是趁著東南季風還沒有形成規模,先行派兵南下,入駐廣東駐紮。
五月份開拔,預計七月份抵達,在經歷三個月的雨季之後,徑直朝著南方呂宋發起戰爭。
這是因為新軍雖然建立,可大多都是北人,相較應天府自然是南方,可去了熱帶地區,卻不一定能適應。
故而為了避免登陸之後水土不服,這一支新軍要先在廣東駐紮三個月,直到適應了南方天氣,方才對呂宋動兵。
這一動兵,肯定不是一兩個月的事情,如果順利,三五個月就能結束戰鬥,如果不順利,就要一年半載的時間。
所以眾人這次南下,已然做好了在南邊待上半年以上的準備,等新軍開啟通路,下一步就是從廣東出兵和移民,逐步將呂宋納入大明的麾下。
可以說,這是長達數年的征程,而且佔領呂宋之後,還需要一兩代人的耕耘,在殖民這塊,不是一開始就有成效,而是幾十上百年才有效果。
不過好在,大明現在已經開啟了第一步,邁出了第一步以後,第二步第三步便要接踵而至。
而大明向外擴張的第二步,便是鄭和下西洋,隨著年初開始籌備,鄭和的船隊也在逐漸充實。
由於這一次要尋找印加帝國,故而朱棣做好了第一次試探,第二次才正式征服的準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