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業革命?

第104章 大軍出征,背後操盤手

也因為這一點,所以這一次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規模不會太大,只維持兩萬人的左右,其中分為探索隊和遠航隊。

探索隊需要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遠航,不僅要跨越印度洋,還要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一路西進。

這一支隊伍的統帥便是鄭和,此外還有朱高燨派遣的一千兵馬,由李成軍統領,和鄭和船隊一道下西洋。

隊伍總數維持在六千人左右,以五艘兩千料大船作為主力艦,上百艘小型海船作為護衛艦,保證探索隊的戰鬥力。

至於遠航隊的任務就簡單了不少,他們的總數是一萬五千人上下,由宦官王景弘來統領。

這裡便得提一句,朱棣手下的宦官可謂能人輩出,鄭和只是其中佼佼者,除了鄭和之外,尚有王景弘、侯顯、王彥、亦失哈、阮安等人,皆是能人。

其中王景弘便是除了鄭和之外,最受朱棣器重之人,多次擔任副手伴隨鄭和下西洋,對各地風土人情都有相應的瞭解。

而他一次擔任正使,唯一的任務就是開啟商路,售賣官方購置的瓷器、布匹、絲綢、茶葉。

在抵達中亞之後,可以酌情建立使館,作為經商的前沿陣地,方便日後私人船隊前往。

也因此,這一支船隊之中,有十來個翰林院的翰林,沿路就負責宣揚大明文化,在抵達之後,瞭解所有國家的風土人情。

除了朝廷方面的準備,朱棣也下達旨意,宣佈開放海禁,鼓勵私人船隊參與官方這次下西洋,與朝廷共同西進。

對此,朝廷方面自然是議論紛紛,可沿海商人卻有些躍躍欲試,畢竟,隨著大明朝走私活動日益猖獗,是個人都知道對外貿易利潤極高。

雖然現在沿海還有部分倭寇作亂,但擋不住商人為了賺錢的熱情,甚至於很多朝廷重臣,在參與朝會之後,都紛紛寫信,讓自己族人參與其中。

他們很清楚,這一次朱棣要下西洋是認真要開海禁,有大明艦隊的護衛,比私人船隊航行要安全許多!

於是,在朱棣下旨之後,沿海諸如淮安、揚州、蘇州、松江、杭州、紹興、寧波等地的絲綢、茶葉價格開始上漲。

初時價格還在可控範圍之內,等時間來了六月份,春茶的價格已經到了歷史高位,每斤龍井從三錢漲到了九錢銀子。

這同樣引起了市場的反應,大量商人開始奔赴福建,甚至深入貴州、雲南等地求購茶葉返回沿海售賣。

求購來的茶葉,大多輸入松江府,進入市場交易,此時朱高燨上表,建議朝廷在松江府設立大型交易市場,方便日後大宗商品的流轉。

對此,朱棣下詔,轉而經過內閣,傳向了松江府,交到了朱瞻基手上,朱瞻基便依照指示化出了幾百畝地興建市場。

結果他這一建市場,周邊地價開始瘋漲,短短一個月之間,之前因為勞工缺少降低的地價就漲了回來。

不僅超過了平均地價,而且還有上漲的趨勢,見此情景,朱瞻基自然意識到了商機,急忙命令官府徵收周邊土地。

結果這一徵收,他才發現,周圍所有土地已經被來自瓊州的瓊州重工納入了資產。

而不僅這一片土地,松江府境內,包括沿海沿江的所有土地,超過八成都已經被瓊州重工收購。

換句話說,他四叔趁著前段時間地價下跌之際,已經將松江府大部分可用之地納入手中,成了松江最大的地主。

發現此事之後,朱瞻基便反應了過來,原來之前地價的下跌和現在的上漲,都在他四叔都預料之中。

他在這裡穩定的並不是什麼大局,而是在給他四叔收購土地背書,他的存在只是方便朱高燨收地。

想到這裡,朱瞻基便氣不打一處來,他自己整天在這裡苦哈哈的,利益卻被四叔給佔了?

當下他便奮筆疾書,將松江府的情況全部寫成了密摺,讓人徑直朝著皇宮這邊發了過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