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業革命?

第84章 大明內閣,驚訝的朱高熾

“俞大人要上書言說瓊王有意造反?”花英聽了這話,頓時皺眉道:“此言怕是不妥當吧!”

“這似有意三字,是造反未起,可眼下瓊王船隻沒有任何訊息便直接東進,此舉......”

“此舉怎樣?”俞崇禮盯著花英道:“我問你,你說瓊王造反,你有證據沒有?”

“瓊王是揚起反旗宣佈此次前去就是造反,還是出兵攻打或是劫掠沿海各地?都沒有!”

“再者,瓊王若反,最先報者應該不是廣海衛,而是瓊州衛所,眼下瓊州沒有任何訊息,誰敢斷定瓊王造反?”

“若是瓊王真反,你我上表算是功過相抵,若是瓊王沒造反,你這奏章便是禍國亂政!”

“來日朝廷怪罪下來,你我討不到好處不說,就怕瓊王那邊,也不會就此善罷干休!”

“故此,依老夫之見,咱們不妨聯名上表言說瓊王似有意造反,讓朝廷先有個防備!”

“這樣即便瓊王北上真是攻打應天府,有咱們急遞,朝廷也可以從容防備,來日論個罪過,你我也就是瀆職而已。”

“當然,花指揮使若是真執意斷定瓊王造反,那指揮使自可上表,老夫就不署名了!”

“俞大人這說的是哪裡話!”花英聽得他解釋,當即便笑道:“你我雖各管一處,終究也是為朝廷做事,自當以大局為重,說這話就見外了!”

“我看事不宜遲,咱們不妨現在擬奏,大人擬了,下官署名,隨後八百里急遞發上去就是!”

“你這人可真是,明明是你分管之事,卻叫我擬奏章?”俞崇禮直接令文書取來紙幣,遞給花英道:“指揮使大人就在此處擬了,我署名便是!”

花英見之,一陣無奈,他本武人,哪裡懂得文官這些道道,當即只得拿起筆硬著頭皮寫了一則奏章。

交給俞崇禮看過之後,俞崇禮皺眉寫寫畫畫了幾筆,又叫文書抄了,屬上了自己名字,隨後交給了花英。

花英見之,直接拿出印章蓋在了上面,便快步行出,以八百里急遞朝著應天府送去。

所謂八百里急遞,並非是指一天以八百里的速度傳遞訊息,而是指用最快的速度不計代價傳遞訊息。

最快的情況下,一天能傳六百里,但廣州至應天府足足有兩千多里路,途中崇山阻隔,水路縱橫。

故此傳遞訊息不止用馬,還會動用船隻,要先一路北上抵達武昌府,而後順流而下前往金陵,當訊息傳到應天府的時候,已經是八天以後了。

這訊息自然也不是直接傳入皇宮,而是先進入兵部,兵部交給內閣,隨之層層上報。

而此時的內閣首輔不是別人,正是朱高燨的老丈人胡廣,兵部尚書則是因為前任尚書金忠去世後,暫時空缺。

看著兵部侍郎傳來的訊息,胡廣的第一感覺就是不信!他女婿朱高燨會造反?壓根是就是誣告!

但不信,人家的急遞已經傳了上來,他作為內閣首輔自然不能壓著不上奏。

於是思來想去,他便將楊士奇、金幼孜、胡儼等一眾內閣重臣全部請來議事。

這裡便得提一句,朱棣設立內閣之處,一共有七位閣臣,除了他們四個之外,還有謝縉、楊榮、黃淮,但此時三人都不在,故此內閣大臣便只有胡廣等人。

而且這個時候的內閣遠不像後期那麼隻手遮天,只相當於一個幕僚機構,幫著朱棣處理政務。

不過終究已經設立多年,內閣的威望也在提高,胡廣作為首輔一發召集的訊息,眾人便紛紛朝著宮內行來。

至於內閣,楊士奇便問道:“胡閣老,不知深夜召集我等前來,所謂何事?”

眾人此時也都找了位置坐下,胡廣見之,便將廣東方向傳來的訊息放在桌上道:

“是廣東布政使俞崇禮、都指揮使花英聯名上奏,以八百里急遞而來,你們都看看吧!”

一聽是封疆大吏俞崇禮和花英聯名上奏,一眾閣臣自然不敢耽擱,紛紛上前開啟奏章觀看了起來。

可不看還好,一看眾人都嚇了一跳,他們還以為是何事,沒想到事情竟然是關於瓊州王朱高燨的。

直說朱高燨的船隻正在東進,不知道意欲何為,怕是造反,讓朝廷儘快拿個注意。

這種訊息一般來說都是要直接上報的,可此時事情卻沒有這麼簡單,一則胡廣作為首輔,與瓊王有親!

二則,他們這些閣臣是知道朱棣南下瓊州這件事的,有道是投鼠忌器,皇帝那邊沒訊息,誰敢輕舉妄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