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科了,系統成了我的學習監工

第39章 實驗報告出爐

剛回到寢室,徐凌的手機又傳來“嗡嗡”的簡訊提示音。

是季芸的私信。

實驗報告竟然已經寫得差不多了,只差一些實驗原理方面的理論推導。

季芸表示希望徐凌能夠完成。

徐凌欣然同意,心中還忍不住讚歎:這就是效率啊!

緊接著,徐凌點開了附帶的檔案。

【水滴透鏡的放大倍率和解析度的測量實驗報告

實驗原理:水滴在空氣中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呈橢圓體或接近球形,類似凸透鏡……

實驗器材:數碼顯微鏡,小型真空玻璃罩……

實驗步驟:放大倍率測量……解析度測量……

資料分析……

不確定度說明:……】

整個報告季芸的完成度很高,每個板塊都寫得很細緻的同時邏輯也非常清晰。

留給徐凌需要填補的地方其實並不多。

稍微翻看了一下資料,徐凌立馬著手補充起來。

水滴透鏡的放大原理和放大倍率測量的原理都很簡單。比較複雜的是解析度測量的理論依據。

季芸在報告裡指出:實驗中對解析度的測量依據的是瑞利判據。

即:透過同一個光學系統成像時,當一個點光源所成的像(艾裡斑)的中心剛好落在另一個點光源所成的像(艾裡斑)的第一級暗環上時,此時光學系統剛好能夠分辨出這兩個點光源。

艾裡斑是由於光的波動性而產生的物理現象。

然而,道理擺在這裡了,但季芸沒有對它進行證明。

徐凌認為有些不妥,雖然這並不是什麼新的理論。但本著嚴謹的態度,該證明的一定要給證明。

在頭腦中整理了思路,徐凌開始敲敲打打起來:

“當光透過圓形孔徑發生夫琅禾費衍射時,艾裡斑的光強分佈函式為i(θ)=l(2j/x),其中i是中心強度,j是一階第一類貝塞爾函式,x =πdsinθ/λ,d是孔徑直徑,θ是相對於中心軸的角度,λ是光的波長。

根據貝塞爾函式的性質,j的第一個零點出現在x = 3.832左右,即當πdsinθ/λ=3.832時,艾裡斑出現第一級暗環。此時對應的角度θ滿足sinθ=1.22λ/d,在小角度近似下,θ≈1.22λ/d。這個θ就是瑞利判據下光學系統的角解析度。

……”

花了一個多小時,徐凌終於完成了證明。

幾次檢查無誤後,徐凌把檔案丟在了小組群裡,順手@了全體成員。

然而,完成了實驗報告,徐凌並沒有因此而放鬆。

因為實驗報告只是第一步,團隊賽不只是遞交一個實驗報告就能解決的,是要針對實驗進行辯論的。

對手方會費盡心力地尋找實驗和報告的漏洞進行批駁。評論方會對他們的展示進行評判,還會想方設法找一些跟實驗相關的問題。

更不用說,這才是第一個實驗。還有四個備選題目,十來個次選題目等在後面呢。

而且,時間真的有些太緊了啊!

現在眼看就要進入五月了,而且每次做實驗哪次不是從海綿裡擠水找時間。

越進行思考,徐凌越覺得緊張,壓力山大。完成實驗報告的一丁點兒成就感瞬間蕩然無存。

就在徐凌眉頭緊鎖的時候,實驗報告在群裡濺起了浪花。

【剛剛看了我們組的實驗報告,非常完美,不管是實驗操作還是理論證明。】

秦芹大誇特誇。

梁修遠和黃雲峰也冒泡附和,一時間馬屁連連。

【不愧是組長,這理論證明真漂亮啊!】

要說為什麼人喜歡聽馬屁呢?就連徐凌這種社交木疙瘩聽完也是舒心了不少。

這時,一直潛水的季芸冒泡了。

【感謝大家的認可和支援,但實驗報告只是第一步。我們接下來需要對這個實驗一些相關的問題做一些準備。同時對後面的實驗做好規劃!】

這就是專業!這就是靠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