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正常,不要大驚小怪,現在很多課題背後都有投資的。這個專案還好一點,要是有些商業價值很好的專案,完全就是商人聚會。”
張忠堯淡淡地說道。
這樣嗎?
“那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專案會有外面的投資嗎?”
徐凌隨即問道。
想到在實驗室裡做個實驗還要鑽營人情世故,徐凌忍不住有些膽寒。
“哈哈,沒有,不用擔心。那個專案又賺不到錢,人投資的又不傻。”
張忠堯拍了拍徐凌的肩膀,繼續說道,“總還得有人踏踏實實做研究吧。”
說完,張忠堯還意味深長地看了徐凌一眼。
在張忠堯眼裡,徐凌就應該是踏實做研究的那一類人。
……
回到魔都,徐凌也即將迎來大二的第二學期。
按照慣例,介紹一下這一學期的主要課程。
分別為:量子物理,高能粒子物理,和群論在物理學中的深入。
量子物理不必多說,而高能粒子物理,主要研究的就是透過大型實驗裝置,建立大模型,來研究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
張忠堯實驗室一直致力於研究的μ子探針和中微子的問題,就是高能粒子物理的冰山一角。
而第三門課程,就是在上一學期已經學過的近世代數的基礎上,聚焦群論,再進一步。它對量子物理,粒子物理的研究都有幫助。
而和新學期一同開始的,還有張忠堯關於μ子的課題。
和徐凌初次來到實驗室一樣,進入了課題,張忠堯就不像平時那樣隨和了。
整個人肉眼可見地嚴肅了起來。
“想要做好這個課題,調查研究是少不了的,接下來的兩天時間,每個人都儘可能地去搜集這個領域已有的理論和實驗記錄。
完成後每個人自行進行一個匯總,我到時候會來看。”
張忠堯宣佈了第一個任務。
這個專案,沒有跟別的學校合作,也沒有其他學院的人,整個實驗室就是張忠堯說了算。
張忠堯直接把所有資料整合好不行嗎?
他當然可以。
但他更希望的是,這些年輕人能夠主動地去發現,從而能夠更好地激發自己的想象力。
然而事實卻是,課題組有不少人對這個安排並不滿意,他們迫切地希望能夠直接開始實驗。
至於徐凌,他當然沒有意見,張忠堯沒有說之前,他就已經開始這麼做了。
對標準模型的深入理解,或者說對中微子的聚焦剖析,是徐凌的第一步。
中微子有質量,這是一系列中微子振盪實驗所證明的,例如太陽中微子實驗,大氣中微子實驗。
這一點是對原有模型的挑戰,也是整個研究的起點。
同時,中微子呈電中性,參與弱相互作用,並且也是費米子,自旋為1/2,和電子、夸克等一樣,也遵循費米—狄拉克統計。
這是非標準模型建立所必須把握的事情。
此外,中微子存在三種不同的“味”,電子中微子,μ中微子,t中微子。
中微子的振盪,實質上是中微子味的轉變。
把握了關於中微子及其振盪的基本特徵,才能夠向前深入,瞭解已有模型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