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想象中的米國科學家形象不同,史密斯教授個子很高,身材很勻稱,有明顯的健身痕跡。
髮型就正常了許多,一個典型的地中海。但人看起來很精神。
如果無法聯想,可以試著想象一個低配版傑森斯坦森的形象。
至於他的學術成就,就更不用多說。當初發現μ子反常磁矩的,就是史密斯教授的團隊。
毫不誇張地說,他在這一領域至少領先張忠堯以及國內一眾教授五年時間。
“史密斯教授,你好!”
徐凌率先伸出了自己的手,表達了自己的敬意。
“歡迎來到我的實驗室。”
史密斯同樣伸出了手。
對於張忠堯的得意門生,他自然是有好感的。
一次握手,標誌著徐凌正式進入實驗室。
……
對徐凌來說,進入實驗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閱海量論文資料,搞清楚實驗室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並找到自己的定位。
史密斯對徐凌也不是不管不顧,一口氣扔給了徐凌十幾篇論文。很多都是史密斯實驗室自己產出的。
而對於這些論文,徐凌自然來者不拒。
再加上實驗室的人還沒來齊,也沒什麼工作,空餘時間很多。
一連好幾天,徐凌都沉浸在論文的海洋裡。
《具有前向μ子探測的高能μ子對撞機中的希格斯玻色子寬度和耦合》
《中微子簇的超流動性問題》
等等。
從這些論文和史密斯教授的介紹中,徐凌瞭解了實驗室研究問題的冰山一角。
實驗室一直有一個長期的研究方向,就是研究μ子中微子,以及非標準模型。
還有兩個靈活變動的方向,目前並未確定,可能是學校的一個新的研究要求,也可能是某個學生的突發奇想。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徐凌進入到實驗室的第七天時,平靜終於被打破。
實驗室又來了一位新人,而且將是最後一位。
這是一位女性,白面板,紅棕色頭髮,橢圓的臉形,面色紅潤還帶有一些細小的雀斑。
第一眼看上去,就不太像米國人。
“大家好,我是伊蓮,來自索邦大學。
……”
她很自然地做起了自我介紹。
不出所料,這位姑娘是琺國人。
索邦大學是琺國著名的學校,也是瑪麗·居里的母校,長於數學領域。
不只是大學,她英文發音的特點徐凌也很輕鬆就能分辨出來她是琺國人。
琺語的習慣是,“h”不發音,同時“r”發一個小舌音。
有很多人都說琺語是世界上最浪漫的語言。
然而,在徐凌看來,卻不是這樣。
一個軟軟糯糯的琺國少女顫抖著喉嚨,發出輕輕的小舌音那當然是浪漫的。
但如果是一個老大爺,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小舌音就會變成如同卡痰一樣的聲音,不絕於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