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起,公社郵局展開了給下邊幾個地處偏遠的大隊“送溫暖”行動——凡是信件和包裹單一律送到大隊。
這麼一來,知青們就不用動不動請假去郵局詢問有沒有自己的包裹或信了,收到包裹單了再去領也不遲。
“謝知青,包裹哪裡寄來的?會不會是明島市寄來的海鮮幹?”
隔壁任務田的社員翹首問道。
謝姎搖搖頭:“包裹單上沒寫明地址。”
只寫了她有四個包裹待領取。
社員比她還積極,熱情地問:“那需不需要請假去郵局?”
“請什麼假啊!小謝同志這是在幫我們忙,去郵局期間的工分還按滿工分計。小謝同志你儘管去!你的活我們幫你幹!”
“對對對!謝知青你快去快回!這點活我們隨便搭把手就幹完了!”
謝姎就這樣被熱情的社員們催下了梯田,騎上腳踏車去了趟公社郵局。
一次領到四個包裹,其中兩個體積比她人還要大。
謝姎一一看了眼包裹上縫著的寄件資訊,頓時明瞭:
兩個小一點的包裹來自姑姑和林璽;
兩個特大號包裹分別來自明島市和大西北。
她把兩個特大包裹迭在腳踏車後座,用麻繩綁得結結實實的。再把兩個小的塞在揹簍裡,倒背在胸前。
像耍雜技一樣,載著比她人高的包裹回頭率極高地騎出公社、抓緊時間回了大隊。
到大隊以後,她把另三個包裹放回宿舍,徐勝男寄來的包裹當大夥兒的面拆開了。
徐勝男這次寄來了整整兩大包約有十斤的紫菜蝦皮、十斤鹽漬海帶,另外就是一些蛤蜊幹、蟶子幹之類的海邊十分常見的小海鮮。
信裡說這類海味量多便宜,月灣大隊這邊想怎麼換都行。
大隊社員們一聽高興壞了:“那太好了!我們這邊野菜、菌子最不愁,就拿這些跟他們換,不花錢還有海鮮這好東西嚐鮮,巴適得很!”
大隊長提醒了一句:“換可以,但別忘了包裹郵資不便宜,別每次都讓小謝承擔。”
“放心吧大隊長!我們都商量好了,郵資多少由換的幾家均攤,肯定不讓小謝同志吃虧。”
川南的月灣大隊和明島的紅旗大隊就這樣結成了以物易物的對子。
月灣大隊把漫山遍野的野菜、菌子曬成幹寄去明島市,紅旗大隊把他們那邊最常見的海鮮幹寄過來,也算是小範圍地實現了資源共享。
這一次,徐勝男寄來的海鮮幹,謝姎自己一份沒留,都交給大隊長由他主持分配去了。
雖說是以物易物,但也是要分配的。
畢竟月灣大隊兩百多戶人家呢,包裹一次能寄的量哪夠家家戶戶都分到啊,只能分批次進行。
猜拳也好、抓鬮也好,用什麼方法來排先後,謝姎丁點不插手。
相比這些熱鬧,她更書鶴朋友寄來的那個包裹有沒有她需要的物資。
正好,大隊長見她往返騎了一趟公社,沒讓她繼續回梯田幹活,而是給她放了個小假,讓她提前回宿舍休息去。
她就坐在空無他人的宿舍裡拆起了包裹。
還別說,來自西北邊疆的這個包裹,物資豐富得還真有些出乎她意料:
奶粉、奶片、奶糕、犛牛肉乾、羊奶餅乾、羊肉罐頭、牛肉脯、羊毛氈子、羊絨線球……
可以說,只要是那邊有的,都寄了兩份過來。
沒錯,一式兩份!
不用說,其中一份十有八九是託她轉交給宋書鶴祖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