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你先上去吧,我去買盒筆芯來,剛好用完了。”
“哪裡買?”
“喏——小超市那兒,買東西刷飯卡就行。”
“走吧,一起。”
“你要買什麼?”
“我沒進去過,去逛逛。”
“閒的你!”
有人陪著更好,溫知夏便帶他來到了校園超市這裡。
佈局跟外頭的超市也沒區別,空間不算大,只是個生活小超市而已,主要售賣一些零食、麵包、文具、飲料、水果之類的,早上還有賣茶葉蛋和蒸餃,商品價格跟外頭差不多,老闆也是林校的老鄉……
陳拾安感覺挺新鮮的,一直來他覺得學校單純就是個上學的地方,倒未曾想現代化校園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把能安排到的設施都給安排上了,像什麼小超市、醫務室、心理室、體育館這些,真像是大都市裡獨立出來的一片小天地一樣。
至於這片小天地,是桃花源還是煉獄,可能處在不同時期的學生感受也不一樣,陳拾安如今學會了動態地去看待事物,至少以當下他的角度而言,他覺得還不錯。
溫知夏挑選了一盒筆芯,平日學習消耗最大的就是筆,秉承節約的原則,除非筆桿子壞了,不然她都是換筆芯。
少女有轉筆的習慣,難得有個轉得超級順手、盤得圓潤無比的筆桿子,她輕易不會更換的。
陳拾安沒啥要買的,見到收銀臺上有賣棒棒糖,他想了想,便買了幾根,五毛錢一根,不同顏色的包裝紙代表不同的水果味兒。
“你喜歡吃棒棒糖呀!”一起出來之後,溫知夏問他。
“好久沒吃過了,試試。”
陳拾安第一次吃棒棒糖,是三歲那年,跟著師父一起去一戶人家做法事時一位姐姐給的。
他還記得那位姐姐說他好萌好可愛,明明才那麼點大,穿著道袍像個小大人。
那次的棒棒糖是蘋果味的,糖吃完之後的白色塑膠棒子還是個能吹出聲音的小口哨。。
當時他還很好奇,為什麼明明跟普通的糖是一樣的,但就是會因為多了一根棒棒,吃起來的感覺就不同了呢。
他去問師父,師父說,[好徒兒,還有沒有,給為師一根嚐嚐,為師還沒吃過]
[剛剛在人家裡大把你怎麼不吃?]
[為師一把年紀了,吃這個讓人見了鬧笑話]
於是三歲的陳拾安就懂了一個道理,死要臉的人連口糖都吃不上。
糖這種東西還是得分著吃更好吃。
陳拾安分出來兩根遞給一旁的溫知夏。
“來,給你交搭子費,請你吃糖。”
“你學得好快!”
這搭子費,可不就是她上午給他送豆漿時說的嘛。
“拿著拿著。”
“不用啦,我要減肥,不吃糖。”
“要胖一起胖。”
“……”
再也沒有比這個理由更能動搖人減肥的決心了。
溫知夏終於接過他手裡的兩根糖,跟他一樣把糖紙剝開。
她這根是草莓味粉色的糖球、陳拾安那根是淺青色的蘋果味糖球。
兩人一起捏著棒棒,將糖球塞進嘴裡。
糖球在嘴裡滾動著,棒棒則在嘴邊晃悠著。
倆搭子相視一眼。
“怎麼樣?”
“嘻嘻,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