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晏。”便聽那考官用《三字經》出題道。
蘇錄雖然能脫口而出,但還是按那考官的意思,先在心裡過了一遍,以免不慎錯答。
這也是一種口試技巧。話說得再漂亮,也不能真替考官節省時間。要給自己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確認無誤後再作答。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蘇錄這才答道。
考官點點頭,又用《百家姓》出題道:“樂於時傅。”
蘇錄還是思考作答道:“樂於時傅,皮卞齊康。伍餘元卜,顧孟平黃。”
考官頷首,再換成《千字文》出題:“戶封八縣。”
“戶封八縣,家給千兵。高冠陪輦,驅轂振纓。”蘇錄答道。
‘三百千’這就算考完了,考官又換成小四書開始出題,還是一書一道,他說前四個字,讓蘇錄補全十六個字。
蘇錄同樣都能完美作答,考官便開始考他對韻:
“幾處吹笳明月夜——”
“何人倚劍白雲天。”
“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惟聖人之心,能知聖人。”
“柴也愚,參與魯,師也闢,回也其庶幾乎——”
“夷之清,尹之任,惠之和,孔子集大成也。”
三組無誤,對韻也考完了。但還不能鬆懈,因為下面才是最難的整段背誦:
“君子之事上也。”考官說完六個字便看著蘇錄,也不說這是哪裡的句子。
這種沒頭沒尾的句子,很多考生這時候直接就聽懵了。明明是翻來覆去學了多少年的東西,就是回憶不起來。
但蘇錄一檢索自己的‘記憶宮殿’,便定位到《孝經》的‘事君章十七’,略一思索答道:
“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考官滿意地點點頭,又考校起《小學》來:“人有三不祥。”
這題對方沒打算難為他,蘇錄不用記憶宮殿都能一口答出來,但最後關頭他還是穩住心神,確定無誤後方道:
“荀子曰: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長,賤而不肯事貴,不肖而不肯事賢,是人之三不祥也。”
“最後一題——毋側聽。”便聽考官緩緩道。
蘇錄微閉雙目,在‘記憶宮殿’中,那面掛著《小學》蕉葉紙的牆上尋索。當他睜開眼時,便朗聲答道:
“《曲禮》曰:毋側聽,毋噭應,毋淫視,毋怠荒。遊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寢毋伏。斂髪毋髢,冠毋免。勞毋袒,暑毋褰裳!”
“可以了。”考官點點頭,便問他姓名年齒,家住哪裡。
這就表示,他透過了口試,可以晉級下午的筆試了。
至於問年齒是看考生有沒有超齡,書院只收十四歲以下的學童,因為十四歲以上便‘迂不可教’了。
當然你撒謊考官也不管,但等入學的時候,是要拿著戶帖報到的。到時候就現了原形……
登記好資訊之後,考官又在黃竹牌上,寫下‘二郎蘇錄’的字樣,遞給他道:“出去等著下午筆試吧。”
蘇錄忙雙手接過,深深作揖道:“有勞前輩,多謝前輩。”
說完在後面考生豔羨的目光中,步履輕鬆地穿過前院,走出山門。
~~
書院山門外,等候考生的家人依然裡外三層翹首以待。
看到自家子弟舉著黃牌子,高高興興出來的,家人們便都興高采烈,還有人甚至忘情歡呼,好像孩子已經考中了一樣。
然後趕緊帶著‘寶貝兒’到休息的地方,好吃好喝伺候上。
要是看到自家孩子垂頭喪氣,空著手出來的,家裡人也會垂頭喪氣。好吃的就別想了,回家吃竹鞭炒肉去吧!
“你壓歲錢沒了!”蘇錄還聽到有考生被家人當場宣判道:“過年跟著跑船去!”
不管大哥如何消減這場考試的意義,它對他們這些大山裡的孩子們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是繼續讀書,還是開始像父輩一樣辛苦勞作,都在這裡做出決定!
就算不墜其志,刻苦自學,可沒有書院的助力,怎麼去跟大城市的讀書人,競爭稀少的生員名額呢?
正午日光下,蘇錄剛有些恍惚,二哥已經擠到了他面前,巴巴問道:“拿到黃牌牌啦?!”
“嗯。”蘇錄點點頭,攤開手,展示自己的考牌。
“太好了!”蘇泰興奮的撲上來,一把抱住他,歡呼道:“俺兄弟考過了!俺兄弟考過了!”
蘇錄那個汗啊,剛笑了別人提前開香檳,這又輪到自家了,所以這人不能太刻薄。
大哥果然聽不下去了,呵斥道:“胡說什麼?!下午還有筆試呢!那才是真正定生死的時候!”
“哦。”蘇泰這才強忍住激動,怏怏放手。
哥倆把蘇錄領到了蘇家眾人休息的地方……觀山腳下一處避風的林子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