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多謝先生和師孃。”蘇錄雙手接過那盒焦切,重重點頭道:“下一盒,弟子必吃!”
~~
放學後,蘇錄又照例去道南堂領獎品。
這次沒碰見錢懷仁,不過一回生二回熟,他直接來到山長的書齋求見。
“來了?”朱琉依然在作文,擱下筆後招呼他。“隨便坐。”
“是。”蘇錄依然在靠牆的官帽椅上坐下。
“我看你這次文章的結構,比上回還要精巧!”朱琉拿起他那張試卷,讚歎道:“我試著分析了一下你的思路,你看對不對?你是用了個‘總—分—總’的結構,每一部分又進行了三層遞進。”
“是。”蘇錄點點頭,這就是他不對身邊人藏私的原因。文章寫出來是要給別人看的,行家自然能把門道分析出來。
朱琉又道:“具體而言,你開篇以‘居仁由義,德範昭然’定調,結尾以‘五德並行,根仁循義’收束,中間按五德是什麼,如何踐行,為何如此,分三層遞進論述……這種層層深入的結構,使論述由表象到本質逐步深化,令人十分信服。”
朱琉說罷問道:“我說的對嗎?”
“完全正確。”蘇錄趕忙點頭,不禁對山長肅然起敬,僅僅看了自己的兩篇文章,就能分析到這種程度。這擱後世高低也是個教研室主任……
好吧,人家現在已經是重點中學校長了。
“如此精細的結構,我只在那些千錘百煉的名篇上見過,你才學文短短三個月,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朱琉定定望著蘇錄,想要看穿他藏在心裡的秘密。
蘇錄早就猜到會有人這樣問自己,不慌不忙道:“就像山長所言,從那些千錘百煉的名篇上學來的。”
頓一下,他微笑解釋道:“比方這篇《君子惠而不費》,就是偷師《大學》開篇的結構,只是學生能力淺薄,畫虎類犬了而已。”
“哦?”朱琉略一尋思,失笑道:“還真是。”
《大學》開篇提出三綱領,點明瞭為學與修身的根本目標。
接著按照‘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層層推進,闡述實現目標的具體路徑,跟蘇錄這篇八股文的三層遞進論述極為相似……
“確實如此,但卻沒幾人能捅破這層窗戶紙。”可他非但沒有失望,反而對蘇錄大加讚賞道:
“大家都認為,八股文的格式已經定死了,卻沒想到還能從內容上,把結構玩出新意來——這真是‘螺螄殼裡做道場’,妙妙妙啊!”
“學生無知者無畏罷了。”蘇錄忙謙虛道:“不知道那些條條框框,才敢胡亂嘗試,貽笑大方。”
“嘗試的好,要多嘗試,不要在意那些規矩!”山長趕忙鼓勵他道:
“我們這些人就是腦子裡的條條框框太多,才總是蕭規曹隨,不敢越雷池半步。”
蘇錄心說其實俺也一樣。我不過是比你,多了幾百年的蕭規可隨罷了……
不過他仍好奇問道:“八股文起於宋朝,在本朝更是大興百年,難道就沒人嘗試新花樣嗎?”
“當然有的是了,但大部分都失敗了。畢竟科場還是文字當頭的。”朱琉苦笑一聲道:
“都說了是‘螺螄殼裡做道場’,絕大多數情況自然會碰壁的。成功的時候,反而是極少數。”
“而且很多時候,你成功了也無法自證。”朱琉嘆口氣道:“科舉太難了,僅憑這一點,遠遠不能脫穎而出,甚至光靠學識都不夠,還需要……天地皆同力。”
他覺得,現在還不是跟學生,講那些陰暗面的時候……殊不知蘇錄已經見識過了。
“只有在科場突圍成功的人,才會明白自己的法子是對的。但一定會當成家族的不傳之秘,不跟任何人透露。”朱琉道:
“所以你別看市面上程文墨稿一大堆,沒有一本是給你講真經的。”
“……”蘇錄聞言默然。他已經體會到了這個時代,資訊傳播的閉塞程度了。
每個縣甚至每個鎮上的人,都像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孤島上。除了官方和士紳能與外界保持聯絡,絕大部分人都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範圍之外是什麼樣子,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
這種感覺在大山裡就更強烈了,所以孩子們才要拼命考書院,因為這裡是他們瞭解外界的唯一渠道……
“這世界不該如此的。”蘇錄輕聲道:“現在又不是古代,出版行業明明已經很發達了……”
“確實。”朱琉聞言對蘇錄愈加刮目相看,沒想到這少年居然能三言兩句就能看到,自己二十年才看明白的殘酷真相。
但轉念一想,這少年又本該如此……
下一章要等會兒哈,沒檢查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