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3:超級科技帝國

第84章 2014年業績出爐

去年公司的業績指數級暴增,海外出口創造的收入貢獻最大,以78.84%的絕對營收佔比遠超國內,而且出口的產品銷量遠低於國內,103.2萬條總的出貨量,海外出口量23.7萬條,佔比22.96%。

兩項資料截然相反,海外出口以兩成左右的產品出貨量,卻拿下了近八成的營收。

因為出口的利潤高的離譜,一條仿生義肢機械臂1.15萬元的綜合成本,外商從元界智控這裡的採購價達到了驚人的25萬元人民幣,超過20倍的利潤率。

而一模一樣的產品,在內地的售價只有2萬元人民幣。

外商無時無刻不在想把“國行版”弄到海外去賣,單說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甚至沒有任何障礙,外商甚至直接找元界智控採購都行2萬塊照樣賣給你,你敢買,公司就敢賣。

但是沒有一家外商這麼幹,原因就是“國行版”出了國門就不能正常使用,那跟一條廢鐵無區別。

現在很多外商、外國的科研機構包括國內的一些機構,都在暗地裡不遺餘力的試圖破解技術,進行逆向工程,但迄今為止沒有一家科研機構單位成功過。

無法破解逆向技術,又想賺這個錢,那些海外代理分銷商就只能老老實實去元界智控採購“出口版”的原裝貨了。

以25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格採購,但依然能夠大賺。

甚至絕對利潤比元界智控還賺得多,因為那些海外分銷商心黑的一筆,收割海外消費者割得簡直不要太狠。

不過陸安倒也無所謂,反正出口版自家公司賣25萬一條,公司也不經營海外銷售渠道,海外代理商自己能賺多少憑本事。

第一個吃螃蟹的海外代理商global公司,從元界智控這裡以4萬美元左右的價格採購產品,在歐鎂市場反手就定價10萬美元銷售。

就是這樣的天價,歐鎂市場還供不應求,在二手市場甚至被炒到15萬美元的離譜價格。

這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沒有同類競品,沒有競爭對手。

陸安又在有意控制出貨量到海外市場,維持產品的稀缺性,龐大的市場需求,有限的產品供貨量,價格當然就高了。

也正因為如此,現在大把的外商、海外的科研機構都在夜以繼日的試圖破解逆向盜取技術。

不過陸安壓根就不擔心,他對自己的開發的防盜技術有絕對的自信,真有這麼牛的技術選手,陸安也服氣認了。

真猛人能破解,那反手就跟對方打價格戰,對方也接不住。

仿生義肢產品是陸安在元界智控創業開局選定的,就算這款產品以後的利潤沒這麼高了,他的腦子裡也有大把的技術能為公司帶來一系列新的業績增長點。

別的姑且不說,家政服務型機器人、工業生產型機器人等等,還有全向運動平臺也可以單獨拎出來作為遊戲體感裝置進行銷售。

更別說還有陸安正在推進的固態晶格能量電池,這是元界智控目前正在開發列表中的技術裡面,最具商業價值的存在。

此刻,孟秋顏繼續說道:“公司的期末淨資產337.56億,現金儲備122億。”

陸安看完財報,滿意地點頭笑道:“不錯,2014年所有的既定目標都圓滿完成,完美落幕收官。”

元界智控不是上市公司,財報不需要對外界公眾披露。

末了,陸安把財報檔案放一邊,想了想便說道:“之前承諾過也明確規定,公司實現盈利後,每年就拿出當期全年淨利潤的20%與公司全體股東分紅,於次年發放。”

陸安看向孟秋顏補充道:“這事你去安排吧,過完春節回來就公佈。”

孟秋顏點點頭:“嗯,好的。”

根據公司之前完成的頂層架構大調整,新的規定是隻要是公司的正式員工,入職滿三年後就能獲得虛擬股權配置資格。

所謂的虛擬股權,不是原始股,沒有投票權,只有分紅權,離職後員工也帶不走。

這有別於何亮、於長樂他們那28位初創團隊成員手裡的股權,他們手裡的股權是原始股,有投票權,這是他們用真金白銀花了錢認購的,自然有著完整的權利。

而虛擬股權只享有分紅權,價值含量遠不能跟原始股相比,所以配置虛擬股權,員工不需要花錢認購,而是公司免費配置。

至於配置多少,則根據員工的貢獻來定。

目前,元界智控所有入職的2600多號員工都沒有滿三年工齡,因為公司成立至今都不足兩年。

按照規定,除了28位初創團隊原始股東,別的員工沒有持虛擬股權。

不過公司截止目前已經有117人入職就獲得了配股,因為他們是頂尖技術人才,屬於是技術大牛,還有幾位是管理型的優秀人才,他們入職就獲得了配股,不過並非原始股,而是虛擬股權。

這117人合計獲配4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0.4%,比例雖小,但如今的元界智控的估值也指數級暴增,包括公司營收利潤都指數級暴增。

按照淨利潤的20%拿出來分紅,這0.4%的股權比例,能獲得的分紅就接近4000萬。

公司去年的淨利潤規模為491.11億元,分紅拿20%就是98.222億元,初創團隊28人合計佔比1.6%,總共分到1.57億元左右,另外117人合計佔比0.4%,總共分到3920萬元左右。

永珍匯通作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佔公司總股本比例15%,能分到14.73億元。

而陸安作為元界智控的創始人、第一大股東,按照他最新的所佔比例83%計算,他一人能分到81.5億元左右。

孟秋顏個人名下一股未持有,陸安當時是打算在她名下持有30%的。

不過她要求都放在陸安的名下,顯然是以此表達她對陸安絕對信任。

陸安以個人持股超過80%的絕對比例,公司要分紅,他當然也就對應拿到絕對的大頭利益。

不過現金分紅還需要繳納20%的分紅稅,這也是很多企業老闆不分紅的重要原因。

反正公司是自己絕對控制的,要開豪車座駕就用公司的車,豪宅也可以用公司去買,然後作為一種福利給公司高管使用,從而達到避稅目的。

陸安顯然是無所謂的,他也壓根沒想過要避稅,錢對他來說只是一種可支配的資源,而且自己的賺錢能力擱那擺著的。

他分到81.5億,繳納20%的分紅稅,也就是16.3億的稅費,剩下的65個億左右就是屬於個人淨現金財產。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