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駛入基地內的一棟建築裡。
陸安剛剛下了車就看到一個熟悉面孔。
李風庭緩步走來,笑道:“陸安同志,我們又見面了,你的事情上級交給我來負責對接,有什麼要求直接跟我提就是了。”
陸安笑道:“我們團隊為武裝人形機器人設計了一套槍支武器,這次的核心目標就是採集遠端控制和武器攻擊模組的資料。”
雙方見面寒暄了幾句,隨後便開始卸貨。
李風庭叫來了一些基地裡戰士負責把東西從車裡搬運下來,此次帶來的三個武裝人形機器人都拆成幾個大的部件放在專門的箱子裡,到了基地再重新組裝。
陸安把付晨叫過來吩咐道:“你帶人去把機器人組裝除錯了。”
付晨點點頭,李風庭也招呼基地裡的人協助搬運,組裝場地早就已經準備好,付晨立馬帶著一個小組去組裝機器人。
陸安來到其中一個箱子面前並將之開啟,裡面放著一把大型步槍。
第一代武裝人形機器人體格大,要實現能跟人類戰士的各種裝備通用化,還需要對武裝機器人進一步小型化,做到跟人類差不多大小體格。
比如交通載具車輛,遇到緊急情況,人類駕駛員重傷了,需要機器人替代開車的時候,第一代武裝機器人這麼大的塊頭連駕駛室都進不去。
要實現各種為人類製造的裝備,機器人能通用,肯定也是需要小型化的,總之越像人類,通用性就越高。
不過,小型化不是第一代武裝機器人要做的,第一代先解決有無問題。
陸安看向李風庭介紹道:“這是我們為武裝人形機器人專門設計的一把常規步槍,採用5.8毫米通用步槍子彈口徑,彈夾容量200發,空槍重量11.29公斤,有效射程600米,最大射程900米。”
子彈口徑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彈道效能、穿透力、彈藥供應等情況。
選擇5.8毫米子彈口徑,是因為部隊通用的步槍子彈口徑就是5.8毫米,這樣隨時可以後勤補給。
李風庭看著這把步槍不由得說道:“好傢伙,11公斤的空槍重量,超過大多數重型狙擊槍了。”
部隊現在通用的95自動步槍的空槍重量不過3.25公斤左右,11.29公斤的空槍重量,都快趕得上巴雷特m82a1,老鎂的巴雷特是反器材狙擊槍的代名詞,能輕鬆摧毀移動載具。
……
第二天,三個武裝人形機器人已經成功組裝除錯完畢。
今天要展開一次重要的技術測試,針對智慧瞄準輔助系統的資料採集和測試。
基地靶場。
三個武裝人形機器人安靜的站立著,高大的身軀給人一種極強的視覺衝擊。
除了陸安團隊以及李風庭外,基地裡的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見到,多名軍事技術專家都在打量著武裝人形機器人,也在討論著,時不時的就發出驚歎聲。
隨著時間的推移,陸安讓技術小組安排一個人對其中一個武裝人形機器人進行“人機協同”模式操作。
不少的軍事技術專家也都在旁邊觀摩,全向運動平臺已經準備好,操作員換上體感衣,戴上相關的配套外設、頭顯裝置等等,然後進入全向運動平臺。
其中一個武裝機器人很快就被喚醒,全向運動平臺上的操作員視角也同步到了武裝機器人的第一視角,他進行移動的時候,機器人也跟著做出同步動作。
這一幕又是讓在場第一次看到的人驚歎連連,眾多軍事技術專家無不驚歎兩者高度的協同能力。
不一會兒,基地後勤人員帶來了一箱子的5.8mm口徑的通用步槍子彈。
子彈裝填了一個彈夾,操作員控制武裝機器人拿起了一把重型步槍。
彈夾上膛,他控制武裝機器人走室內向靶場。
陸安等人並沒有前往靶場,而是跟李風庭及其到場的眾多軍事技術專家在另一個大廳,操作員的第一視角畫面也同步投屏到大廳裡的一個大螢幕上。
李風庭瞄了眼陸安,又環視在場的眾人笑道:“昨天陸安同志跟我說,武裝機器人搭載的獨家輔助瞄準系統,可讓準度一般的戰士們個個都能成為神槍手。”
在場的一位大校頓時驚訝道:“此話當真?”
若真能讓全員戰士都成為神槍手,單是這一點就能讓作戰部隊的整體戰鬥力迎來質的提升。
陸安微笑著道:“是騾子是馬,很快就能揭曉答案。”
這位大校以及一眾軍事技術專家們紛紛看向大螢幕,畫面是控制武裝機器人的操作員的第一視角。
片刻後,付晨來到陸安面前彙報:“都準備就緒了。”
陸安轉頭看了眼該基地的最高指揮官大校,後者點了點頭,陸安當即回頭對付晨道:“開始吧。”
……
。